本科的课调到今天上午八点半。
早起倒是无所谓,这个时间不是我上课时间,所以,找的人多,电话也多,所以上课总被打断,反正没有督导员,没人管我的课堂秩序。
据说,老勾回到本院,开始给本科一年级讲授广告概论,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公关系和新媒体系,新年级的班主任均是系主任担纲且带博士头衔,于是又给我例会提供了说话资本,看看耶,老师们对于本科教育是何等重视。
上周开始讲广告产业。东西都是现成的,从零七年讲起,而后是零八年,零九年,年年趋势论坛我都有发言,收拾收拾就是现成的讲稿,问题是讲着讲着会有卡壳,学生对以前的事情知道得太少,于是中断讲述,要她们到不同的项目组搬书,翻杂志。
问黄京华,讲课介绍过年鉴吗?讲过,还用里头的数据库做过作业。可是,问学生有无经历怎么竟是一脸茫然呢?
轮到老师们面面相觑了。
九零后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既不是七零后的愤青也不是八零后的贪婪,嘻嘻哈哈漫不经心,所以,不少老师向我说,现在的孩子,皇上不急太监急,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顺着课讲,边讲边补,实在不行就打发他们到项目组劳动改造。
再发一百零二个视点。
升民视点102
“全媒体”如何营销?
本期主打内容切入一个热闹且又混乱的领域,牵扯到两个当下经营者热议却又尚未定义清晰的概念,一是何谓“全媒体”? “新媒体”的概念尚在熟悉,转型转轨还在进行,这个“全媒体”概念呼啸而来,令许多经营者无所适从;二是何谓“营销”?营销概念风行数十年,随时代演进而变化,时时事事均可套用,“大众营销”尚有市场,“分众营销”、“事件营销”、“病毒营销” 纷沓而至,也令经营者深感“选择的艰难”。
其实,这正是编辑部选题的意图。目下,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已经从一个“发现概念”的时代进入“创造概念”的时代,新观点新概念鱼龙混杂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微观的分析判断,也干扰到深层的战略思维。所以,编辑部抓住 “全媒体”这个概念,通过媒体、广告公司以及广告主三个角度,梳理其来龙去脉,把握当下传媒发展布局和掌握未来商业模式。
首先从“全媒体”这个概念切入。所谓“全媒体”不过是业界匆忙当中推出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出现了人们熟知的“融合”现象:新旧技术的融合与不同媒体壁垒的消蚀同时发生,“多媒体”应运而生。“全媒体”不外是“数字化多媒体”的经营范畴的表述,一个更具张力的归纳和延伸。
第一,“全媒体”的概念涉及到媒体自身属性的重新定位问题。报业不将是报业,广播不只是广播,泛媒体结局变成变成人人媒体,事事传播;
第二,“全媒体”的概念引发经营组织系统的重组。核心定位既然已经发生调整,原来围绕这个定位的经营组织也不得不因而作出调整,撤销旧有部门,增添新的经营团队势在必行;
第三,“全媒体”的概念催生新的传播体系。高度集中的一对多的大众宣传体系逐渐失灵,取而代之是分散的互动的沟通传播体系。
在营销体系,与“全媒体”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全方位营销传播”,也有译为“整体营销传播”(Holistic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所谓“全方位营销传播”,其实就是“组织以顾客为中心,从整个公司的长期视点出发,有机、整合性的展开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或是思考方法。”首先,它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所有的活动都强调要从顾客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以和顾客的接触点为中心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其次,强调 “关系建构”。在消费者变得日渐聪明的今天,该营销观站在和他们平等的角度,研究如何来建构一种长期关系,作为顾客伙伴来创造新价值;再者,高度重视“相互作用”,强调在和消费者的关系中,通过持续的相互作用创造“共创价值”或“合作价值”的营销过程。在“全方位营销”(HMC)出现之前,流行过“整合营销传播”(IMC),两者诞生的背景均与IT、数字化变得越来越普及的社会关系密切,然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的IMC理念几乎都是以企业的战略要素整合为目标,追求企业内部的完善化和效率化,而现在的HMC则是将顾客放在一起,以包容性的双赢型价值创造为目标。
从“全媒体”说到“全方位营销”,我们摆脱了就技术说技术的老毛病,触及到营销的根本,这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建构一个相互沟通的传播平台,以达到需求、产品、服务和谐交换的终极目标。
“全媒体营销”的精髓其实也就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