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O 首页]
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老农  人气量[6152799]
个人首页 | 管理博客 | 我的文章 | 我的相册 | 我的圈子 | 我的视频  
 
MYBO broadcast
search
 
个人简介
 
姓名:hsm
 
简介: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
老妹文3:唯有读书高

七岁缫丝学徒

 

四女阿葱是母亲的乳名,生于民国六年农历六月廿五(公元1919722日)。幼年五、六岁时,她看着自己的长兄因中暑而亡;目睹盗匪光天化日持抢闯入民宅,强劫自己的两个兄弟;感受到失去妹妹的悲伤。母亲的眼泪,父亲的一愁莫展,二哥勇敢与盗匪的周旋,这一切在她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前女孩子起名多用花草之类名称,惠池公以“葱”这个与“聪”同音字给自己女儿起名,寓意中寄托了对她的期望。由于上有长兄下有小弟,父母对阿葱这么一个女儿特别的宠爱,管教也比较宽松;而长兄们对这个聪明活泼的妹妹更加迁就呵护。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长大的阿葱,自幼个性要强,不束一格,常把她母亲的三从四德教条当耳边风。从小总跟着长兄们身边转,连衣着也要学他们。他们做功课,她也坐一旁默默地看他们一笔一划地练字。教她学做些女红,她心不在焉,她母亲只是摇头随之而罢。阿葱最羡慕的就是长兄们从学校带回家的奖状水壶或脸盆。等我了上学,我也给家带回奖状,阿葱独自想。

自连续几年不幸的遭遇之后,家里欠了不少债,经济越发困难。过冬时,阿葱看到父亲躲在被窝里或到别处去避债,开始意识到家里的贫困。看到当地很多女孩子到缫丝厂工作可以赚钱,她想为家庭生活助一臂之力,求父母送她到丝厂学缫丝,那年她才七、八岁。当时的缫丝女工年龄最大的五、六十岁,年轻的十一、二岁,学徒最小的七、八岁,所以年幼的阿葱提出去做缫丝学徒并不奇怪。当时缫丝女的收入非常可观,但找一个缫丝女工做师傅并不容易,人人都在拼命赚钱,收了学徒就要花部分时间教学徒,工作数量减少,自然钱也赚少了,所以阿葱父母求熟人找师傅。最后找到一个愿意收阿葱作学徒的师傅。第一天坐在缫丝机前,阿葱的下巴还够不到缫丝桌。

二十世纪初,丝厂开始盛行蒸汽锅炉引擎的机器缫丝,其技术由国外引进,所产品卖给洋人,而广东人习惯称“洋人”为“鬼”,故俗称洋机器䊺丝为“鬼䊺”,而工人为“鬼䊺女”。那时工厂还没有电灯,只有十到十二小时的一班制。而工人家没有时钟,全靠“鬼䊺”的早上三声汽笛声来召唤工人,俗称为“三轮鸡响”。当时有人唱道:“头回声响嗡嗡,享福的人们都还在梦中;二回声赶路匆匆,街头灯影暗,夜色正朦胧;三回声工厂就开工,东方魚肚白,太阳还未红。” 三轮汽笛响后,厂木闸关上,迟到的就不能进厂工作。每天黎明前,北朝街的居民可听到缫丝女工的木屐奔走在麻石街上一串串清脆的“呱哒、呱哒”声在街头巷尾迴荡。七、八岁的阿葱加入了这群缫丝女工,早上汽笛响就起来,穿上木屐,匆匆赶到工厂,以免被关在厂门外。

阿葱原以为学会一门手艺,可以帮助家庭解决生活困难。每天早起晚归,披星戴月,才做了一年缫丝学徒,她忍受不了师傅的打骂和尅扣工资,跑回家哭着向母亲诉苦,不想做缫丝工了。母亲问她想做什么,她说:“我想读书”。两个哥哥去学校,为什么我就不能上学,阿葱问。母亲一听女儿这样说便答道:“嗨,阿葱,古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父亲在一旁听了不同意母亲的说法:“我受这世穷,都是因为读书少。如果你真的想读书,我乞食也供你读。” 要强的阿葱对父亲说:“我真是想读书。”

 

卜卜斋

 

民国元年实行的壬子癸丑学制在1922年被淘汰,政府颁布了新学制称壬戌学制,基本上採用美国式的制度,称“六三三”的新学制度,即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并保留了《学校系统令》里的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政府给学校财政补贴,降低学生学费,入学年龄在顺德是十周岁至十六周岁。据悉,小学学费一年要十几块到几十块大洋,农村的私塾一年交上三四斗米,加上节日时上上贡。1926年,容奇工商业者组织筹办了容奇第一间新学六年制小学,但入学率不高,私塾仍然是普通民众选择的启蒙教育的途径,阿葱两个哥哥玉庭和玉求就是上私塾,而阿葱则去了缫丝厂做学徒。看到女儿读书的决心,父亲为了满足女儿读书欲望,找了一间女子私塾学堂称“罗倩影书斋”。为何不送新式学校就读,而去私塾学堂呢?因为阿葱是个女孩子,学些基本读物,以知书识礼为重,而新式学校的理科更适合于男子以后出社会找生计。据当年岭南大学蚕桑科学生对容奇丝厂调查报告中描述:“容奇人口有十万众,只一高小学校,学生一百五十人。及坤维女校一间,学生六七十人耳。” 可见,女孩子很少上学堂,上新式学校更廖廖无几,识字的妇女只是从民间的木鱼书上学几个字,而认真读四书五经的乡村女孩子还是稀有。

对于阿葱来说,私塾或小学都一样,能读书就是她的快乐。开学的第一天,阿葱非常兴奋。一早起床,梳洗完毕就等着父亲带她去学堂,此时她的母亲早已装完香祈愿女儿听教好好读书。罗倩影书斋是由两姐妹办的私塾。她们把自家的厅堂装饰成一间非常优雅的书厅,收了六、七个女学生。进了书厅,正中的墙壁上挂着孔子圣人画像,教师书台摆在圣像下,几张学生的书桌一张张排得整整齐齐面对教台。这读书环境让阿葱好高兴,终于能在学堂里读书了。注册时,塾师问阿葱的学名,父亲看到女儿那开心的笑容,情不自禁地替她答道:“笑葱”。

开课前,塾师带领学生们在孔子圣人像前三鞠躬,然后把准备好的金桔和甘蔗分给每个学生以取个好意头。金桔是广东人的吉祥物,然而甘蔗表示祝愿读书节节高升。学生坐下来后,塾师先领读启蒙必读经典《三字经》“上至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些句子是每天罗倩影书斋学生的开堂言,也成了笑葱读书的格言。罗倩影书斋的两年,笑葱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一系列经典启蒙书籍到开讲四书五经的《论语》、《大学》、《诗经》等。卜卜斋的讲授方法主要以读、背、写字、作文,给笑葱打下了扎实的中文基础,不但能读能写信,而且呤诗作对是她最喜欢的题材。书斋没有成绩表也没水壶脸盆这些学年奖,笑葱没受过藤条打手掌就证明她是个自觉认真的学生。

两年书斋眨眼就过了,笑葱基本完成启蒙经典读物。看到家里继续承受两个哥哥的学费,为了不想给家里增添经济上负担,她辍学在家,帮母亲做些缝補之类的手工来帮补家计。铺租虽然稳定,但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加学费并不容易,父亲经常为了解决生活上的拮据而奔波。后来他一咬牙以高利贷向人借贷,与几个朋友合股做些小生意。不久,二哥玉庭为了以减轻家庭负担,决定拜上佳市的陈二叔为师傅,到广州上下九陈利大街的“广州佳棧腊味店”做学徒。陈二叔是腊味店的老板兼师傅。自长兄玉恒中暑身亡后,玉庭承担起长子的责任和义务,关照弟妹,以身作则,与父亲分担家庭生活的负担。作为父亲的惠池公清楚自己女儿赋性聪颖,兴趣并不是静坐在家做女红。乘玉庭下广州做学徒,经济腾出了缓和的时机,告诉女儿她可以去继续上小学读书,并在容奇第一小学注册,进了一年级。那年是1930年,笑葱刚好十周岁。

 

三年小学毕业

 

笑葱终于进了的新式正规学校读书。当时在省城广州,小学教育已经普及,不少有钱人家的女孩子还进了中学,但对于在容奇墟长大的笑葱,学校里的一切都是新鲜。与卜卜斋相比,新式学校就不同分班分级,男女同堂,教师是男青年。教室有桌椅、讲台、黑板、粉笔等等。民国时期小学课程除了国文外,还包括党义、算术、公民常识,卫生、历史、自然学科、美术、体育、音乐。对于受过私塾教育的阿葱,除了算术要下些功夫以外,其它各科轻而易举,特别是国文,运用自如,作文一气呵成,常受老师赞赏。可在读小学期间,笑葱差点要退学

上世纪二十年代,所谓的墟头大街还是条泥沙路。由于丝业繁荣带动了商贸发展,墟头大街两边横街窄巷,商铺林立,人头涌涌,渐渐应付不了发展的需要。1929年,县政府着手在容奇“筹建”水泥马路。据老一辈人回忆,建马路的钱不是政府出资,而是由墟头大街商铺、业主按比例分摊,铺主出点钱,租铺做生意也出一点钱,如不够就由容奇商会补足,县政府只是从中协调收款施工的事。当时选择从和坝咀起接三角市墟头为路基中心,将两边的商铺拆除或向后移,拆多少,建多少,故当年的容奇人称之为“拆马路”而不是“建马路”。19302月兴工,6月建成一条550米长的新水泥马路,称为“容奇马路”。

这条马路似乎给容奇发展带来新希望,但建后连续两年遭受火灾使商铺业主损失惨重。第一次火灾是在马路建成的前一个月,526日,三角市起火焚铺30余间。次年,1931113日晚,座落在海傍街的常源店失火。由于商铺连接密集,火候失控,商鋪一间接一间被烧,约有三百余间商铺被烧毁。很多人怀疑有人纵火从中索取“燕梳”金。

广东人叫保险为“燕梳”,是英语“insure”的译音,明显“燕梳”是一个西方概念,与国人的世界观不同。国人历来嘲笑杞人忧天,倾于听天由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当时国内已有保险公司的经营,香港火烛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第一家火险公司,由英商怡和洋行于1866年在香港创办,营业地区包括广州,后有太平水火保险公司等。由于惠池公对未雨绸缪的保险意识缺乏认识,加上对“燕梳”缺乏诚信,故没有买任何保险,更没想到有人投机取巧,纵火烧毁店铺,害人不浅。

1931年大火灾后,铺租暂时被切断,家里的收入明显减少,笑葱提出缀学,但她父亲不同意,说捱饿都要支持她完成小学学业,这是作父亲对女儿的承诺。同时,看到笑葱学习的进度,父亲知道自己女儿是个真正读书的学生。由于她的国文基础巩固,读完一年级就跳到四年级。尽管家里贫困,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坚持完成了四年级的课程,可以说达到四年义务教育目标。可想不到,读完四年级,学校见她成绩优越,让她直升六年级。就这样,十四岁的笑葱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级的课程,于1933小学毕业。

与当地很多女孩子相比,小学毕业的笑葱算是受过“高等”教育,能读能写能算,属于有文化的女子。假如不是家境贫寒,她有可能考上中学或师范学校。她的三哥玉求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陈村的师范学校读书。当时入读师范学校的学生一律免收学膳费,包括图书及体育等费用,相当于今天的公费生。学生的用书、制服等则由学生自备或由学校发给。火灾后,墟头的店铺很快修复出租,而父亲与人合股经营的小生意并不赚钱,有时还亏本,但基本上能维持生活。此时二十岁的二哥玉庭已出师,在腊味店工作,与父亲一起维持家庭经济。十岁的小弟玉怡已入小学读书,作为大姐的笑葱开始考虑找工作分担家庭生活。但自从她放弃学徒工之后,能挣钱的缫丝工业已走下坡路。

笑葱做缫丝学徒时还是容奇蚕丝业的鼎盛时期,待她上小学时, 192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外对蚕丝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原有的国际市场被廉价的日本丝所夺,丝价一落千丈。据官方统计,在盛极之时,顺德有135家缫丝厂,其中蚕丝业重心地带的容奇桂洲占30家;而到1933年,全顺德只剩46家,容奇好几间著名的丝厂被迫停工关门,成千上万的缫丝女工纷纷失业,其中很多自梳女被逼下南洋打工,当女佣称作“妈姐”。进丝厂工作的路断,笑葱只好在家帮母亲做些缝补针线活,有时与邻居的女孩子一起做接些零活如打线等。

自幼对针线活无心装载的笑葱,现要在家里替人编织刺绣,做些粗活还可以,细的还是由母亲担当。闲时,她宁愿抓紧时间自学阅读书籍,而不去钻研针线法。在师范学校读书的三哥经常从学校带一些书籍回家,如《红楼梦》、《水浒传》、《镜花缘》、《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笑葱见了手不释卷,被故事吸引到废寝忘食。在学校读的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正经书,在家的这段时间,笑葱自由地遍览了很多中国明清古典小说,眼界大开。除了历史以小说形式表达,通俗易懂之外,其它的世情哲理的小说、辛辣诙谐的讽刺和离奇的爱情故事把笑葱带进了悲剧性的大观园和神幻的女人国。这些书籍对她影响很深,她欣赏故事里的诗情画意,尤其羡慕书中能写能呤的女主角。当笑葱已是年逾七旬身患柏金森症,她会砚墨提笔默写下林黛玉的葬花词,托人捎给漂洋过海的女儿以寄深情。

目不识丁的母亲不理解笑葱为何只迷恋书籍而不爱梳打扮做家务,问道:“以后嫁人,谁帮你煮饭?” 女儿不明白母亲的心事,只是抿嘴一笑。她还不到出嫁年龄,为何去想那么多。这自得其乐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1934年过年时节,笑葱的舅父舅母来拜年,问起姪女找工作的事。笑葱从未见过外祖父外祖母,只见过一两个舅舅。这个舅父在广州找到生计,舅母在广州二天堂制药厂做工人。她向笑葱父母建议,让姪女过年后就跟她去广州,到二天堂制药厂做包装女工。二天堂制药厂是由越南华侨韦少伯创办的制药厂。先创于越南,后在1930年投资创办于广州,厂址在丰宁路官禄横路,生产“肥佛唛”二天油和血中宝等药。虽然包装人工低徵,起码这是个工作机会,可以为家里分担些经济压力,笑葱明白。过完年,笑葱就跟着舅母坐船到广州。

 

“高考”

 

在制药厂工作还没到几个月,笑葱又返回容奇。这次不是向父母诉苦,而是宣布她准备投考岭南大学。她的语气把在家的父亲长兄们吓了一跳,他们以为羽毛未丰的笑葱不知高低,一个小学毕业生去考贵族高等学院。还未等笑葱解释,父亲与三哥人争先恐后地表明不同的反应。父亲并不怀疑女儿能否考上的能力,而是发愁从哪挤出几百银圆去供女儿读大学。当年岭南大学每年学费160银圆,不包含膳费,宿舍费,医术费,体育费及其杂费,如合计每年约300 – 400银元。正在读师范的三哥知道考场竞争的激烈,更难想像小学毕业的小妹与读过中学的考生们竞争,如果落考会被人嘲笑。那二哥有什么看法,他们问道。其实笑葱早把自己的打算与在广州的二哥谈过,在腊味店工作的二哥对笑葱说:“怕什么,在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去搏一搏。记住,是否考上,都要抬起头挺起胸,大步迈出试场。”二哥真不悔为勇于尝试的顺德人-- 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听完各人的意见后,笑葱告诉他们事因。她从广州街头上的一张报纸上看到招生广告,内容大概是这样:广东省建设厅蚕丝改良局与岭南大学农学院蚕丝学系合作,招收蚕丝改良技术人员培训班公费生,学制3年,实习1年,凡年龄18岁以上者,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均可报名考试。她向家里各位解释,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但可以免费读书,学一门科学技术;而且培训班还声明招收女学生,毕业生有机会在蚕种场做技术员。女技术员,笑葱指出。当时蚕丝改良局在容奇镇南环路尾已设了第一蚕种制造场好几年了,笑葱曾否听闻,未知,但此地为重地,周边全用铁丝网围住,外人免进,就是知道了,没资格她不敢奢想。现在有机会去获取资格,那能放过。

不管如何,她首先集中精力去应付考试,其项目主要考三科国文、算术和英文。对于国文问答作文,她信心百足;而后两则需要家里人的帮忙,特别是英文,一点头绪都没有。算术自己可以温习一下小学的四则运算,然后让三哥的从旁辅导初中的百份数、三角几何等数学,这样一来能省学费,二来时间灵活。离考试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只要坚持每天学每天练,数学一定会攻下来。笑葱一口气把自己想法跟家里人摊开,等待他们的意见。经她这么说,弄得三哥只好答应做她的家庭数学辅导员。至于英文,家中没有一个会“番鬼话”,只能出钱求别人帮忙。此时,父亲主动去找英文辅导老师。容奇虽小,但早已对外开放,特别是来往于广州与港澳的经商人士常在容奇落脚,同时带来西方文化影响。父亲打听到一间私人办的英文速成班,报名让笑葱加入。这是她第一次学英文,当然奇异。26个字母的发音和一些基本词句都是用中文近似音来教,所学的只是死记如何去串字母,加上一两句问候语,起码能应付英文笔试。

凭着速成算术及几个英文字母,笑葱就去投考。到了考场,笑葱发现当地好几个中学毕业生也在报考,多数都是男子。交报考费时,她把自己的年龄报大了三年,因为报考实岁年龄是十八岁,而笑葱刚达十五周岁,虚岁才十六。可能她个子比同年人长得高大,瞒过了监试人。进试场时,她牢记二哥所说的话:“抬头挺胸,迈进考场。抬头挺胸,迈出考场”。

不久放榜,笑葱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录取榜上。小学毕业生考上了岭南的贵族大学!全家哗然,都为她高兴,特别是她父亲,为有这么一个女儿感到无尚光荣和骄傲!母亲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知道女儿中了“女状元”,街坊邻居们见面就是这样恭喜她的。她担心的自己女儿“十指孖埋” (指头粘在一起),一个女孩子在外读书,不知如何是好。她一边帮女儿准备好被褥蚊帐及四季衣着鞋袜,一边再三叮嘱提醒女儿注意冷热,勤换衣服,出门带手帕。

19348月下旬,笑葱动身上路赴岭南大学。那天,父亲拧着女儿的籐箱,亲自送她到容奇码头。船刚泊岸,他伴送女儿上船放行李找坐位,还去找船工千吩咐万嘱咐地叫他们路上好好照顾他的笑葱。女儿第一次单独远行,怎能不让父亲牵挂呢!开船的笛声叫了,他才离开船赶紧上岸。他站在岸边依依不舍地看着船只缓缓地离开码头。笑葱依着船的拦杆,看着父亲站在岸边的身影,渐渐地远去,他的手一直在空中挥动着。笑葱在古稀之年回忆那情景,对自己女儿说:“父亲送我行时比母亲还婆妈。当船离开码头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孤独地站在岸边,久久不离,顿时感到茫然若失。他那身影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自送女儿赴广州上岭南大学两个月后,一天,惠池公忽然昏倒在地上,医生说是急性脑栓血,后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仅五十三。噩耗传来,笑聪悲不自胜。因为学院刚开学,加上交通不便,笑葱未能奔丧,而容奇码头的送行竟成了父女的最后一面。

 


  [ 上一篇日志 ]   [ 下一篇日志 ] 浏览 [866] 评论 [0] 发表时间 [2021-03-18 10:07:15.0]  
 

回复

共有回复0个 共1页 1


手机认证弹窗

身份验证通知

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

您需要身份验证后,

才能进行此操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问题咨询
Copyright 2007 @ Mybo.com, All Right Reserved. ICP证:京ICP备110065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