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有我的理由,因为我们创办一个广告学系已经相当吃力,创办一个综合学科多样覆盖的专业学院,资源是不够的。
记得当年开办广告学系,日本大学的野田庆人一脸惊愕,他说,他们那个全日本第一的艺术学部也没胆量举办广告专业学系。大学,也就是北广,我对它的资源体系太熟悉了,拿不出钱也拿不出项目给你支持,就一顶院长(正处级)帽子让我蹦跶,那也太小看了老黄的智商了吧。所以,我回绝的很干脆,毫不犹豫。
从欧洲回来,大学相继成立了若干学院,唯独那个广告学院没见踪迹。我拒绝出任院长事也传开了,各种说法都有,我不闻不问。在梆子井多年,我从来不和行政口组织口走动,各做各事就好,这是我的为人态度。
有一天,老八来了。
老八,全名叫八木信人,原电通驻京办事处主任。我留学的时候先认识他的弟弟八木章,就是那个“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的策划人。那时留学日本,跟着山本老师做东京电通的一个项目。有一次拜访电通的海外部,认识了八木章。他说有个哥哥在北京,可以找机会认识一下。
八七年秋天带着项目回北京,在昆仑饭店见到老八了,还通过老八结识了北广的姜弘。
九十年代中期,老八开始为电通的日中广告教育奔波,当时的日本电通公司在成田丰社长的主导下设立了一个支助广告教育的项目。支助的对象开始是一两所大学,后来,扩展到六所,广院,中央工艺学院(被清华吞并之后称为清华美院),北大,人大,复旦和上大。这个项目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由电通派遣公司资深人士给大学授课,二是让中国相关大学的年轻老师去电通研修。对于稚嫩的广告专业而言,电通的项目无疑是雪中送炭。日本人给中国的六所大学带来了最新的专业资讯和师资,还让一批批年轻教师前往东京进修开眼。别的大学我不知道,我自己的学系变化是清楚的,以前,不管你如何努力,广告专业始终被同行鄙视(新闻就公然鄙视这个低俗专业),遭到业界的碾压(随便给出一万块月薪挖走核心教员),自从有了电通的持续项目,专业质量科研层次明显提高,我在大学说话也有底气了。

随着项目进展,我和老八打交道的频次越来越高。讨论最多的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个项目延续下去。那一天老八来了,说他有一个想法,能不能让电通和北广合作,设立一所电通广告大学呢?我听了说可以考虑,我马上去和老勾商量。
那个时候,老勾已经当上了校长助理,新闻学院的位置给了雷跃捷。老勾听我这么一说马上赞成,说第一时间和刘老太(刘校长)汇报。
刘老太很快就有回应,她赞成这件事,并愿意亲自出马向日本电通提案,不过,有一个附带条件,阿黄必须出任这个学院的院长。
我看着老勾哑口无言,只觉得这个球又被踢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