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播如何由弱变强
大概在两年前,笔者为广播媒体经营写过一篇视点文章,题目就是“实话实说广播这个弱势媒体”。当时,广电系统上下对于广播媒体,充满了悲观的情绪,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之弱自不待言,外部人看不起,内部人也惶惶不可终日,“救救广播”之声不绝于耳。广播媒体真的是那么的弱势且不可救药吗?不是的。广播经营的规模不如电视,声音的信息传递与文字图像尚有差距,这都是客观事实,然而,广播也有自己独特的别的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广播经营可以从低谷转向复苏,逐步收复失地,这正是那篇视点文章议论的中心。
两年过去,被称之为“弱势”的广播媒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期焦点就是盘点广播媒体经营,既从宏观布局着眼,也有微观层面分析,在各个电台的经营案例中,诸位看官可以看到被称之为“弱势媒体”的广播正由弱转强:老大中央台终于止跌回升,机制创新,大胆导入外部资源,音乐之声前驱,都市之声随后,经营额从区区数百万跃升到数千万,令许多行内目瞪口呆;北京台一路领先,从权利下移到资源整合,年度招标额一举突破4亿,其规模实力足可以与电视媒体媲美;山东台立足于内容基业,力图建立标准严格且可以量化的管理体系;江苏台以品牌为原点,内部改制与外部联盟同时并举,在企业化运作的平台上打造媒体品牌。其实,在广播系统还存在许多的试验和创新,因为编辑部功力有限,无法悉数列举。说到这里,还应当强调一点,广播媒体由弱变强,除了自身的努力,当然也要感谢市场环境的恩惠,城市交通的发达和年青消费群的勃起,为广播媒体的经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因而,音乐台和交通台成为广播经营的起爆点。能够为年青的行动的飘忽不定的受众群提供服务的媒体,无论是内容定位,市场细分以及成本控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胜出者为强,败落者为弱,同样是广播媒体,今日也是黑白两分明。
记得在八年前,笔者带领一群年轻人进入电台从事媒体经营的课题研究,这个研究结果就是遭遇种种批评打入冷宫后来又备受关注的媒介产业化理论。我到如今还在思忖一个问题,为什么媒介产业化的理论不产生于报纸电视而诞生于电台经营,这是一种偶合还是必然?如果当年没有严酷的竞争压迫,没有多种经营的惨重失败,没有市场空间的日益狭隘,那么,可能也就没有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崭新的经营资源的动力了。广播媒体经营者之所以能够敢为天下先,之所以大胆应对种种挑战,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定位于市场底层,无所畏惧应对经营的难局。应当承认,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媒体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改革,无论是市场格局还是管理体制,都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这个场合之下,最具危险的事情是什么呢?不是外敌侵入,也不是外行挤进,而是内部的改革动力极度的匮乏,用IT界的行话来说就是“内驱不足”,尤其是那些取得骄人成就且向巨大规模迈进的媒体,享受垄断体制之恩泽,在无形且又牢固的既得利益巨网之中,相互制衡动弹不得。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族,其兴衰沉浮由强到弱,“先是自弱,然后人弱,先是自侮,然后人侮”。相比之下,广播媒体由弱变强,反证了这个道理。广播经营的转折可以归因于内部澎湃的改革动力,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
由弱到强这是广播媒体产业经营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是什么呢?是做专做强还是做大做强?这对于已经成为强者的广播媒体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而且充满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