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抓住四十年的契机,找到一笔大钱,然后拍摄出一部行业的记录片就是一件大事情的话,我也可以同意。不过,就此而已的话,事情虽大但缺乏创新。就如拍完中国广告二十年到点又拍中国广告三十年一样,规模大了,时间长了,可是,还是路径依循的套套。
必须有一种突破,一个创造,对于年过六十的人来说,是一场充满魅力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起头我之前已经屡屡言及,做中国广告四十年,不仅是拍一个大型的纪录片,也不仅是给中国广告博物馆留下点东西,要的是有创新有突破,生生地填造一座无法跨越的山脉,名字也起好了,就是“中国广告的喜马拉雅山脉”。
就在昨天早上,高山问起这个项目的科研和创新,我想起了魏东给做的PPT,顺手就在玻璃板上画出了那个心目中的广告喜马拉雅山。中午盒饭会,说起流程计划,就把山形构造和时间排表一一写出。可以在白板描图的话,就意味着这件事情肯定要做,而且,一定做成。




大结构有了,内在的原理和构件还有吗?我在自问自答。有的,今天翻出一财的前沿报道,说起腾讯的写稿机器人,特意贴上。热炒的“智能化”不外是“数据库",”颗粒化“,”机器逻辑“等等。同理可用于我的那座巨大无比不断填造的广告喜马拉雅山脉!
今日出差飞广州。导师课改到下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