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照片贴完一阵困意袭来,睡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看,照片之上还有一段话,“ 屈指一数,和广州台合作已经有了二十个年头”。这是什么意思?
1996年广州的叶台上京参会,与我认识,为台庆说起广州台的项目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今后的媒体经营提供一个参考的路径。她认为,目前电台的广告风生水起,但是,体量小且单一,为将来计,经营者需要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于是,这项研究的结果就成了”媒介产业化“的先声。
在2009年,在与张台的一段对话中提出做内容就要做产业高端,所谓高端,就是做它的流通,定价,流通,评估等领域。就拿那个热气腾腾的所谓“内容产业”而言,做制作不如做流通,做流通不如做资本,于是,蹦出了“内容银行‘的概念。
在2012年,广州台遭遇新旧台的烦恼找上我们,旧的不想舍弃,新的包袱还要减负,他们提出了媒体港,但是,这个港湾放的是什么呢?于是,又惹出了媒介的新台研究项目。最后,带出了王薇和阿三的项目汇报,年底,还有一个隆重的新台点灯仪式。
我一直认为,好的概念落地,要有合适的时机还要有合适的空间。这两者,都聚合在小蛮腰旁边。不过,我在2013年前后再去介绍这个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馈。新的领导者需要一段时间消化这个概念,等到有了若干条件具备,好概念才会有落地的可能。对于这一点,我有信心也有耐心。



前两天得到周艳指示,需要去广州台走一圈,据说他们在计划要把老台址花果山改造成”互联网+小镇“,想听听意见。我说好的,看看场景再说。我对于那些数目繁多的广告产业园区兴趣不大。这是一个落后的房地产概念,如果没有注入核心功能的话。所谓核心功能,北京的那个园区我们曾经给它做博物馆,做交易中心的功能设计,但是,一直没有落实,偷了俺们的博物馆概念自己悄悄做,结果做的不伦不类。
花果山,遍地黑人兄弟,国际小镇真有可能,但是,互联网那些家伙可能不来+你。他们已经脱离车库创业阶段,不是高大上不去。什么地方高大上?就在海心沙对岸。



初步谈成,有大数据机构,有高大上空间,再者,就是我们,有最前沿的技术和思想。三者结合,开始寻梦。说话间,西边有响雷。八年探索,终将落地,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