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原点九:在狮岭,初识五连二排
从四连五排转入五连二排,开始我的高中生活。我报到的时候,五连二排正在花县军田的分校盖房子呢。那天同行有石晓东,莫唯宁等人,背着背包乘火车到达军田车站,然后,走路到山边的二中狮岭分校。
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农学工学军,到农村农忙是家常便饭,春种秋收肯定要去,有时遇到台风,我们还要放下书本赶赴地头,来一个“风口夺粮”。后来,副市长钟明想出一招,要所有中学都到农村建设分校。怎么建?山边的荒芜之地划出一块,建教室,建宿舍,建食堂。我们去的时候,宿舍还没建好,男生全部住在四面敞开的棚子里,可以躺着看星星看月亮,当然,如果刮风下雨那就惨了,被褥蚊帐全被打湿,大家围坐一团瞎聊天,等天亮。
新来咋到,不熟,所以每天都跟班劳动。课是上午上,下午干农活,有种菜养猪,最重的劳动就是上山砍柴。当地农民引导,走到深山处砍那些马尾松的枝丫,然后,用背包带绑好,往山下拖,男女生一样,低着头呼啦呼啦地拖。记得有一次两个女生回来晚了,男生们就放下东西再度上山,走到半截遇上了,说看花忘记时间了。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嘛。
晚上没有电视广播,教室没建好,只能在那个棚子聊大天,什么都可以聊,唯独不聊性,纯洁嘛。有同学认出我,说你不是故事员吗?讲一个吧。
在初中,我就是学校的“故事员”,靠,好奇怪的称谓。那时的娱乐很简单,讲故事也算一种重要的娱乐节目。初中班里有一个叫刘勇的学生,很会写故事,但是,特腼腆,一说话就脸红,所以,班主任就把讲故事的活儿交给我了。我不怵,一讲就红了。大家把那个原作者忘记了,我成了讲故事的明星。
上到高中,好像潮流又变了,不太兴讲故事了,我也就有点隐名没姓的感觉。可是,还是被人认出来,鼓动着我出来讲讲,给夜晚的同学消遣一下。
于是,我就开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