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少年时代还有一个崇拜对象,那就是立表哥的哥哥,我们叫他做“强表哥”。与立表哥一身匪气的性格截然不同,强表哥长得皮肤细白文文静静,说话不紧不慢,有条有理。他没有带过我去捞鱼摸虾,记忆当中全是与人生理想相关的内容,用现在的话语,就是高大上,然而,绝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高大上。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强表哥来家住了几天,每到晚上就会和我闲扯。强表哥比我二哥大一点,当时最高的理想就是考进上海的同济大学,可是,因为二舅在香港做事,报考的专业属于保密性质有所谓海外关系的限制,所以,他还是落榜了,高中毕业之后就到容奇镇的红卫丝绸厂当工人。在容奇的几个表哥当中,我母亲特别推崇强表哥,说他学习好,读书多,而且,遇到挫折也不气馁。那时从母亲那里得知,做工人的强表哥居然还是工厂里的技术能手,有项技术革新(那个时候不叫创新,叫革新)很突出,居然被《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报道了。
那个时候的上报,就如今天的主持人上春晚一样稀罕,让我非常景仰,老想找话头让他说说如何革新成功的故事,他呢,总是轻描谈写,一笔带过,呵呵,那叫真空抽丝技术,一张纸说破的事。
初中的年头,学校很流行“读书无用论”,大人小孩都会背诵老毛的语录,书越读越蠢,知识越多越反动。而且,也会理论联系实际,上英语课就说学英语无用,因为是中国人,上数学课就说数理化无用,因为做工人做农民,有了实践就有知识文化。记得英语课上到第三次,班上男生想去越秀山踢球,于是,集体呼喊,我是中国人,不用ABC啦,边说边摔门出去踢球了。
晚上,我和强表哥讨论这件事,我说,现在书读不读无所谓,去了工厂农村不就懂了吗?表哥微笑着听完我的故事,并没有正面反驳,只是淡淡地说道,不是不行,只是要走很长的路,费很多的时间。书上有道理有经验,看了就知道了,可以节省你的功夫。就像我做的真空搓丝技术,书上都有原理,把它用到实际,就可以解决常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强表哥是在厨房里一边泡脚一边说的这番话的。估计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是,我一直记得,它居然成为了我做事的座右铭,至今还在践行。
导师课,常听学生发表,常有“因为没人说,所以就是我的创新点”,我一般都会摇头。这世上没有人做没人说的事其实很少,好好看看书就知道。论文的好坏,一看学说整理也就知道了。每说到这个道理,自然又想起了容奇镇的那个强表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