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来的那几年,总有一种无以言表的负罪感。面对八九,九零届的学生,作为教员真是一筹莫展,可以说,除了凑份子吃火锅之外,要什么没什么。
五六个人的广告教研室,来自于两个领域,新闻系和美术设计系。出身新闻系的教员除了老勾,全跑掉了。三位出身美术系的教员依然留守,这就是陈大爷,肖老大和亚杰。当时,八九的一个学生向我吐槽,说是不是弄个喷绘机器搞一个“喷绘”实验室,我找陈大爷一说,他就笑了,喷绘是路边店给大广告牌作业用的,一点先进性也没有。哪弄什么呢?
1994年吴学夫从美院来了,他说,很想学习一下电脑设计。那个时候学系刚刚成立,电脑配置也就是386,搞电脑设计硬件软件都缺,正好,我给北大方正讲课,对方不好给我报酬,于是,答应了一个条件,可以派一名教员到北大方正学习。我就派了吴学夫去北大方正“留学”半年,当时,吴学夫住在中关村的地下室,据说月租不过百元。
半年之后吴学夫学成归来了,就在东配楼附近找到一个很小的屋子,有了一台486,但是,没有配件。他说,快买配件吧,我说没钱,等等再说。

机会终于来了。曹璐老师第一次出访台湾,当时双方审查很严,出访文件必须配有大学毕业证书。曹老师是北大五十年代的毕业生,毕业证书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早就搞丢了,哪弄去呀。这个时候,吴学夫出场了,说可以用电脑弄一个仿造的。果然,很逼真,顺利过关了,为了表彰吴学夫的创意,曹老师决定给他配置一台彩色打印机,那个时代,绝对的高大上哟!据说,后来广院出现了不少仿造的汽车通行证和小剧院假票,我问是不是和那台“彩打”有关,吴老师给予坚决否认。
那个时候真想有一个实验室。记得九二年和老勾出访日本大学,看到野田给我们展示的设计教室,呜呜!



出访回国途中,老勾问我想什么,我说,我们也要弄一个有模有样的工作室。

吴学夫和北大方正搭上了关系,对方与我们合作,搞来了十台PC,这个时候是一笔大财富哟。不久,大学为了进入211,终于给我们一笔钱,搞了一个设计专业的实验室,陈大爷给取名为“图文创意实验室”,它的第一个接待客人就是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第一个社会作品就是广告学系的贺年卡,幸福生活在九七。
作者就是肖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