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做广告靠拨款,这和三十年前的事业拨款下的媒体经营有什么不一样?重庆卫视的这种做法,是媒体运营方式的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停止商业广告经营改由政府事业拨款,这和三十年前的做法在根本属性是一样的,如果要说不同的话,有以下两点应当注意到:
第一点是程度问题,七十年代以前是百分之百的政府拨款,而现在的情况实质上是重庆广电下的十一个频道中只有一个接受了政府财政拨款,其接受政府拨款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而剩下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部分还是依靠商业运营;
第二点是以前的拨款是政府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事业拨款,现在是政府在一种资金充沛行事游刃有余的情况下去的拨款,相对于土地开发,高铁建设,动辄百亿千亿的投,区区数亿实在算不得什么。
从经营广告到依靠拨款,是进步还是倒退呢?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种进步,因为它原来是有广告经营的,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败下阵来,不说“倒退”也可以说是“退出”。我不干了,我不和你们玩了,顶多就是这样。不过,还应该注意到重庆卫视的这个退出很有意思,并不是全退而是半退,经营普通的卫视频道一年的成本,毛算三个亿左右,政府给1.5亿,台里自筹1.5亿,刚好打平。其实,如果不播电视剧,不引进大型娱乐节目,一个多亿就可以应付过去,换言之,卸掉经营风险还可以获得好名声,不能不说是一个聪明选择。
审时度世顺势而为,在这一点上经营者算是进步了。
记者:重庆卫视选择了新的经营方式,那么原来那套频道评价的方式还能用吗?比如说收视率之类,如果不能用旧的方法,要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估呢?
以前所有的节目和频道的好坏,都是以收视率为判断指标的,收视率高就是好,收视率低就不好,几乎成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现在很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沿用原来的收视率作为基本的考量标准;第二种情况是完全不采用收视率指标,改用其它指标,质化的或者量化的都有;第三种情况是收视率也用,其它指标系统也用,多指标综合考察。
评估指标的确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央视的崔永元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他对唯收视率发表的个人意见引发了很大的争论。电视界也出现了废除收视率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收视率的确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到目前为止它还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评估指标,它的存在和广告投资关系密切。在广告投放者眼中,收视率是一个最重要的参考,有多少观众被覆盖在某一频道中,这是检验该频道节目含金量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收视率是一种完全量化的指标,有些场合是不能够反映频道和节目的整体情况,比如说虽然有一些节目收视率很高,但是看的人中骂声也很高,这时候,电视台就不能说这是一个好节目。所以,在考察频道和节目质量的时候,近来开始注意添加其它评估的指标,比如说态度指标,满意度指标等,这些指标是非量化的,也就是质化的指标。当然,还有从投资者或者政府主管者得到一些主观的评价意见,这也是很重要的评判参考。对于一个节目,一个卫视,收视情况是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考察的,收视率并不是唯一的。重庆卫视停播商业广告之后使用什么方法评估频道和节目呢?值得关注。从现在的情况来讲,收视率估计不会那么好看,在节目市场上一个频道的强弱通常就是看收视率,如果当初重庆卫视的收视率高的话,也不至于退出市场竞争了,不用电视剧不用大型娱乐,收视率走低是必然的,这个时候就会采用新的评价指标了,这个评价指标有两个人点头就行,一个是重庆政府,他出了一点五亿元,还有就是重庆广电,他也出了一点五亿。出钱的人说好就是好,这是古今中外共同的道理,但是,做媒体不只是你好我好的事情,它牵扯到千千万万的受众,没有受众等于没有媒体。重庆卫视停播商业广告之后的打出新的节目和栏目,如何评估呢?当事人肯定说群众欢迎大获成功,这个时候用什么来衡量它,用什么考察它,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客观标准来考量它,只是凭着单方面的宣传如何成功,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人看,收视率走低,这能叫做成功吗,肯定不能。频道的收视率很高但是社会效益不好,这不能算成功,同样,收视率很低,没什么人关注,这也不能算是成功。媒体如果还要打造成“有影响”的话,就必须考虑到被影响的群体,有多少人看得到,其中有多少人认真看被影响,还有多少人不认真看,没什么影响,这些情况就会被记录被分析成为节目调整改版的重要依据,结果还是回到收视率上来。说到底,收视率就是一个客观的记录,给经营者的一种情况参考。说收视率引发节目低俗,等于说温度计引起发炎一样荒唐,用不用温度计与发炎无关,归根到底还是制作者和管理者以什么标准来来衡量节目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