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蟹岛担任“万众偶像中国国际广告模特”的评委,为MM打分,本来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情,中途收到电话,参评选手当中居然还有广告学院的学生,要我重点关注。努力了,但是,作用不大,五个评委只占一个,五分之一而已,所以十六进八的时候,眼巴巴看着我的学生满眼泪光惨遭淘汰。不过,最后的时候,网上评选回来了,我们的那个学生,居然是网上得票第一,重新站到十强当中,活脱脱的一个咸鱼翻生的故事。下午,是老人和孩子评选,我赶紧跑了。
晚上上网,呵呵,牛鬼蛇神全都出来了,看来,大家很关心卢迪提出的公共电视话题呀。我把三年前的一篇文章重新贴出来,也算是一个姿态,仅供批判。
升民视点二十五・
“公共”的悖论
言及“公共”二字,内心充满矛盾。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公共”概念的呢?不妨追溯到儿童时代,小学一年级刚刚接受文字启蒙,读的大字标语就是“爱护公共财物”。小小年纪就知道,相对于个人领域,“公共的”在国家政党的庄严背景衬托之下,显得无比神圣。然而,这种神圣和高尚常常就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世界正好相反。什么地方最乱?公共场所。什么地方最脏?公共厕所。北京马路上什么东西最霸道?公共汽车。
话题转到媒介。国际上通常把媒介依照不同属性分成三类:政党机关属性的媒介,商业属性的媒介和公共属性的媒介。多年来我们的媒介常常是三种属性混合,名为机关台、机关报,因为“公家断奶”,不得不依靠商业广告生存,然而,近年来随经济的发展,三种属性的媒介脉络逐步显现,号称大台大报者多数都是“机关属性”;面向城市、面向中产的所谓“都市型”、“时尚型”基本就是以利益为重的商业媒介。两年前,诞生了“公共频道”,终于补上了公共属性媒介的空缺。然而,问题又产生了,什么媒介最威?当然是机关媒介,代表国家形象,有腔有调。什么媒介经营最好?当然是表面“机关”实质“商业”的媒介,大把捞钱,排上了暴利行业。什么媒介状态最惨?当然就是公共媒介,三两个频道,苦心维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公共媒介陷入一个悖论之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相对于私人领域、国家领域还存在一个公共领域,这是一个形成公众舆论和共识的“意见广场”,建构国家与市民沟通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公共频道”对于处在激烈转型转轨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然而,意义非同寻常的公共媒介的生存状态却是不尴不尬令人难以言表,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公共频道”出台前后,缺乏对于“公共媒介”概念的研究和把握。公共媒介在许多国家几经曲折,之所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是因为它为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个以“客观”、“公正”为基础的“诚信”平台。而“言论自由”和“容纳异己”成为这个平台的两大支柱。
第二个问题,缺乏对“公共频道”经营制度的安排。行政拨款和完全的广告收入都不是公共媒介的生存基础,那么,新诞生的“公共频道”靠什么生存呢?“公共频道”设计者显然是缺乏考虑,借用了各种经营模式,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依赖广告收入的支撑。正因为这一点,公共频道虽然冠以“公共”二字,实际上还是一个依靠广告经营的身份暧昧的频道,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它最终的结局是自生自灭。遇到一个软弱的经营者,其必死无疑,如果遇到一个强人,它扮演的可能是一个“劫道”的英雄。然而,最好的结局,充其量无非就是多了一个商业化经营的综合频道而已。
扪心自问,公共频道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进入2003年以来,整个国家的舆论氛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纯的GDP追求到谐调发展,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关注弱势关注民生,中国的社会正急剧变化且向多元发展,无不呼唤公共话语平台的出场。媒介的精英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问题是如何实行。在现有的格局之下,真正意义的公共媒介有待于人大的决议,作出一系列政策安排,再者,有待于强势媒介的自裁:一截宣传,一截经商,一截还我公共。
不然,公共媒介的悖论无法打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