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电视“竞争力”的思考
首先检讨一下自己在实习之前对于公共电视台的态度问题。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公共电视台,无论从其内容的灵活性还是经营绩效等等问题上,与其他那些完全自负盈亏的电视台相比,很有可能是没有竞争力的。
公共电视的控制属性被强化,利益属性淡化,尤其是没有了其他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的驱动力。在今天这个大家都热衷于创造新媒体、经营新媒体,从而期望获得“平台”利益的大环境里,公共电视却成为了一个多少与这个大环境格格不入的“特例”。如此,成就了一个相对来说更专注于内容生产、全方位经营“内容”的媒介形态。
“公视”不能经营商业广告,也不能按照最普遍的市场需求来自由规划电视节目内容,该如何评价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之前,我个人对于一个传播媒体机构的评价逻辑,可能过于偏重其与“市场”,与“利益”相关的那些角度和属性,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
如果按照波特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所提出的六个因子来看,公共电视台在“策略结构与竞争”这个因子之下的“竞争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成本驱动力”三个方面,确实不能和商业电视台相抗衡。但是,如果考虑到“要素”和“政府”因子层面,公共电视的相对竞争力就要另当别论了。无论在“要素素质”、“要素成本”,还是来自于“政府”层面的制度、支持等等,公共电视台可能都比其他商业电视台具有相对优势。此外,在“需求”因子之下,虽然“市场规模”的表现不太好,但是却能满足来自观众的“品质要求”和“需求差异”。
如此看来,针对 “公共电视台”的竞争力问题,确实可以展开深入的研究。毕竟目前多数情况下,业界普遍的做法就是根据“到达率”、“营收状况”等等一系列市场指标来考量媒体机构,而忽略了来自受众和整个社会各层面对于该媒体的态度、评价和看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在如何将这些看法、评价和态度转化为可以衡量的指标上多多投入思考和深入的研究。
卢迪
2007年4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