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O 首页]
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老农  人气量[6755587]
个人首页 | 管理博客 | 我的文章 | 我的相册 | 我的圈子 | 我的视频  
 
MYBO broadcast
search
 
个人简介
 
姓名:hsm
 
简介: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
更名,意味着品牌价值复零

 

       回大学经过9号楼。我对北京广播学院全部的记忆由此开始,那是1978年的春天,我由此进入“广院”。去年,中国传媒大学举办70周年庆,我邀77同学出席,遭拒绝,因为他们觉得,那是2004年开始的大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广院”。我理解,这就是大学更名留下的伤痛。七十年的品牌价值被更名打折,二十年不到。


     我回到学院正好遇到赵新利,我问他为什么要搞小动作做什么测试,他支支吾吾还是躲躲闪闪,红着脸说,你讲话了,所以我也回应一下。“那份测试也是随意搞得。当然是预先电脑打好,在会场临时颁发的“。我的这位关门学弟,说谎也露出了马脚。


      那份测试表含有两个内容,一是专业调整,这个话题我留待下回讲。二是学院更名,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关于品牌更名的弊害,我在昨天给刘瑞琪的信里说过,今天,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例证。


      2011年我受邀出席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王老吉品牌价值发布,1080亿元,可谓中国品牌价值的巅峰。一年后,围绕王老吉这个品牌资产,加多宝和广药集团展开了长达十年的世纪品牌之争。我作为广药集团的品牌顾问,全程参与。


     记得那年去沙面的广药集团总部开会,出机场迎面见到这样的大广告:"王老吉从此更名加多宝”。那个时候的广药集团从加多宝手中拿回王老吉,一无队伍二无产能三无广告费,我在会上提出的策略是高举高打,水银泻地。高举法律,高举品牌,追逐加多宝的堆头,加多宝的更名广告做到哪王老吉就贴身紧跟到那,如水银泻地一般。消费者看到加多宝的更名旗帜广告,转身购买旁边的王老吉。这样熬过了半年,产能起来投资也到位,度过第一阶段最难时候。


    第二阶段是品牌的诉求之战,我给集团高层的建议是“用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这是毛泽东说过的。加多宝用悲情诉求,如大压小,国欺民,王老吉在网络对阵,我也为此撰文,名为”观察加多宝思考王老吉“。加多宝的诉求核心,辛辛苦苦养育品牌十七年,被广药一把夺走。我撰文写道,品牌产权有归属,儿子随父母,不会因为你做保姆十七年就成了孩子主人!这篇发表在《国际广告》杂志的文章被证券界广为引用。在加多宝的朋友对我说,保姆之说,直接摧毁了品牌之争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第三阶段的品牌核心策略是丁俊杰提出来的,那时王老吉全面胜利,加多宝节节败退。那时大家在议论,是一气占领全体市场还是分而治之。丁俊杰说,毛泽东在打过长江时候说过一句名言,叫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我们是打倒加多宝,解放凉茶大市场。敌人只有一个,队伍越做越大。


   品牌之争十年有余,胜败已判。有加多宝朋友问我,品牌胜败的关键是什么,我说,那个更名广告一出,我就判断加多宝必败无疑。1080亿元只是明面的,消费者百多年的历史积淀是无价的,一个更名让它复零,可能吗?我还引用了一段毛泽东语录: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加多宝有人有钱有产能,输在哪?文化。不了解凉茶历史,当然也无从把握内在的品牌文化。


   有一次,听到恒源祥的刘瑞琪在解读品牌文化。他说,一件没有品牌标签的毛衣,一块钱,有了品牌标签,卖一百块钱。他没有说错,这是当下企业家流行的认同的品牌资产文化。问题是,这个品牌标签,有设计功劳,最重要的是持续的打磨,有时间沉淀而形成的心理积累。反过来说,一件可以卖一百元的毛衣,把它的品牌标签剪掉,那就卖回一块钱。广告学院具有近三十年的品牌价值积累,标签一剪,不就是从一百卖回了一块吗?这个剪刀手,当然就是败家子。


   更名,可以给钱啊。赵新利一年前说过这句话,一年后的昨天,也嘟嘟囔囔这句话。恒源祥的刘瑞琪真给了一个亿,加上国家补贴四千万,统共一亿四千万。听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关门学弟很可爱很天真。捐资办学国家是有明白规定,来源去向使用不能同等于买卖,而且,捐助人刘瑞琪对于钱财使用有绝对的控制权。他要做”品牌学科“,这是目前中国大学没有设立的,国际也没有。它的设立过程需要大量的学术积累形成系统,需要建构独特的学术体系,为此,我曾向他的手下擘雅品牌研究院的院长何海明提议,与中国广告博物馆共同建立品牌数据库,案例库,可以为品牌学科建构打下一个基础。被明确拒绝。他们要做的是有学术效果更要有商业效果,即时见效最好。


  我忽然明白了这个更名把戏了。用更名让你的品牌复零,然后低价收购。然后,再进行即时见效的商业操作。有一次我的学生何海明在电话里说,更名算什么,有钱了呀。我当即回他,我给你钱,你不叫何海明,改叫黄海明可以吗。在东方,对于家族和个人,更名是一件大事情。在日本,女性出嫁姓随夫,中国的男性更名,要么入赘要么过继。也有个人出于风水或者环境更名改姓,背后都有种种难以言说的原因。总而言之不可随意而为。


   就在传大这个地方,从不更名的学院有之,如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也有频繁更名的,数年不到,更名数次,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对于自己的学院缺乏把握,对于学院的将来缺乏了解,所以没有自信,也就没有定力,靠更名续命,当然没有品牌。


    难道不是吗?下回再续。




   

    [ 下一篇日志 ] 浏览 [132] 评论 [0] 发表时间 [2025-04-25 08:15:58.0]  
 

回复

共有回复0个 共1页 1


手机认证弹窗

身份验证通知

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

您需要身份验证后,

才能进行此操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问题咨询
Copyright 2007 @ Mybo.com, All Right Reserved. ICP证:京ICP备110065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