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聚会稍稍提早,神差鬼使来到曾经的小学前。
清泉街小学。63年至68年,我在此地读小学二年级直到文革稍稍平息上了中学。清泉街小学给我第一印象就是门前一棵老榕树,还有,高高的石台阶。榕树为扩建道路伐了,台阶还在。小学前身是一座关帝庙。文革前被拆了一半,我在坛子回忆过,我们最期盼的是每年关帝节,鼓声阵阵烟火缭绕的时候可以去偷吃供果。这是男生们最为高光时刻。文革时候关帝庙被彻底拆除了,那个大殿成为舞台,我为鼓手,站在大殿的台阶上咚咚敲鼓。
和关帝庙同样有名的是旁边的“三元宫”,还在。文革时期如何我不得而知,从现在看来保存还好。
清泉街小学也不存在了,现在属于广州二中的初中部。
三元宫的状态还好。进门被道士们查绿码,还可以免费领取三支香。
拾级而上进门上香,遥祝大家安康。之前接到老妹的微信,告之芭蕉叶产一胖女娃,哈哈哈,群里热闹,我赶紧上香,本土的神,对于遥远的加国有效用吗?有的。心诚事成,老爸老妈如此提醒。
顺着应元路走到二中前。在此度过四年,初中加上高中。大门紧锁不让进,只能门前看看。门前广告全国一样,标榜自己如何厉害。在如此内卷形势下,其实广告也是多余,显得很老土。
言及广州二中,情感复杂,对于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二中,有许多怀念,但是,看不惯它的现在的那种拒人千里的官爷爷模样。一个机构,既然属于全体就要有开放的平等的态度,大门紧锁百姓不得入内,那算啥?所以,我做博物馆,我做学院纪念,绝对是开放平等。大事墙获奖墙感言墙名录墙还有照片墙,凡来过的都可以找到自己。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的,只能在饭桌上找了。有聚会,高中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