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导师课,数人汇报。第一个汇报者就是彭同学,台湾东森董事主管,博士学习快到八年,研究结果还是他实践经历的职场二十八年--电视购物的商业模式如何演变转型。
接着有陈同学和硕三若干。基本都是诉说论文的担心困惑痛苦。就在我去看南水北调时候,传大传来坏消息,艺术学领域有四篇论文被打叉, 校长震怒发飙,传递到院长层级,也是一片愁云惨雾。面临提交毕业论文的学生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我说,天塌下来还是要先吃饭哟。课程结束就到老国交,我做东,给彭同学补充营养,他说,他是今天生日,至于多大了,当着学妹面,说保密。
作陪的学妹全部都是博士生,硕士生早早去食堂了。估计他们的痛苦程度没有那么大,不必再听学哥学姐的吐槽。真的,这段时间,大学气氛很不快乐,处处都在吐槽。校长发飙,四方震怒。我觉得,发飙有啥用?我的老妈在我小学时候就说,打骂孩子的家长,随便发脾气的男人都是属于无能的。出情况了,有问题了最需要冷静理智,如果发飙了摔打了,那就等于宣告自己也失控了,没有应对的办法了。
就我经验而言,大学的行政化管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漏洞百出的时候。为什么?大学已经离开了它的初始目标完全异化了。成为一个行政指标的实施机构。问题是这些指标有用吗?于民于国均无用。大学管理者不去回望初心却在大搞行政抽检,真是南辕北辙。
适当强化审查和抽检我是赞同的,但是,要注意检查方法的科学性,要符合学术规范。我不太赞同百分百的计算机查重,更不赞成所谓的不懂行的一票否决。就拿我听说的那个论文否决来说,真正懂行吗?懂专业吗?很多学者其实多在信息竖井里生存,用自己的知识判别自己不懂的东西生死,很危险。可以提出意见,但是,必须有申诉反驳的机会。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越是低级越是容易从方法路经审核要求论文写作。就如小学写作文,照着葫芦画瓢就好。到了高级阶段,创新和发现才是核心。如果过分地强调规范和方法,很容易扼杀创新的萌芽。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论文很周正很漂亮,但是,就是漂亮的垃圾。为什么,因为所以的做法都是在刻舟求剑,对于社会丝毫没有益处。
刻舟求剑的伪学术和制造垃圾的无用课程混在一起,的确有点让人不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