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出发的航班。上空途中看到大地长长的灯带,起身拍上一张,继续闭目养神。九点多到达遵义,接着乘车往仁和。到达茅台镇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准备洗洗睡。看到阳台外边的赤水河,灯光熠熠。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茅台夜景,不过,时间太晚了,还是洗洗睡好了。
大早起来,站在五楼阳台看对面的古镇楼群,霓虹灯熄灭了,白墙灰框的建筑错落有致,估计是为了旅游观光,整理得相当规整,缺少点一般古镇所特有的人间烟火味儿。
传说中的赤水河,右手边有当年红军反复渡河得纪念碑,后边还有历史陈列馆。我打算明天再去看。
今天上午得安排是参观厂区和白酒文化馆。从粮食加工到酿造过程没什么好看的,有一个“茅台学院”,学生有作业,真假莫辨,其他生产状态得厂区是不开放的,茅台的生产流程从进料到出品,最少需要一年时间,所以,没啥好看的。观光客人,一般常去的是包装车间。长长的生产线,女工两手翻飞绑红丝带,这是当地一景,北京来的福建老领导贾为此赞叹不已。
一瓶一瓶地绑,累呀,干嘛不做机器人呢?向导说,西门子也做过实验,好多年了,就是做不出来。
看啥?飞天茅台1499一瓶,住店客人一个月可以凭身份证购买一瓶。底下有多少瓶?整整齐齐码放着好像不是酒,是人民币。看的就是银行造币过程。别的不说,茅台股价已过千元一股,唯一的。茅台支撑整个贵州的GDP,这是我来此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厂区参观结束,转到中国白酒文化城。迎面就有汉武帝像,碑文有说,他当年施政,曾实行过“初权酒酤”的酒政,公元前135年品尝了赤水河流域的枸酱后,赞其"甘美之“。那时有无”汉酒“,史书有饮酒记载,但无实物考证。
特意拍摄一段茅台历史记录。茅台酒当年起源于三个小作坊,五十年代被公私合营收归国有。真正的起飞,应是上市之后。
照片有意思,左边是茅台酒小作坊的持有人,品酒师。右边是党政领导。出门见到毛蒋二人,估计是重庆谈判时谈好了喝嗨了留影。手持酒杯,据说是贵州茅台。
总理喜欢茅台酒的故事,以前就听过,照片第一次见,真是伟人广告。下午去茅台集团开会,也看到大楼一侧有总理像,刻有”国酒之父“。
顺原路返回。不时遇到茅台酒生产的”旧址“,诸如生产车间,仓库之类。许多很有文物样子的酒库还在使用当中,有武警守卫,一旦靠近,就有喇叭警报说,你已经越界,进入不该进入的领域”。
吃饭喝酒之后,央视来人要赶航班,我不用,可以顺河边溜达看夜景。灯色好看咔嚓两三张足矣,我顺河堤靠近赤水河。赤水河平常富有矿物质所以水色发红,九九重阳之后水质变清,也就是茅台一年一度的酒节。五百多公里的河流,养育了诸如茅台,习酒等名酒,还有红军四渡的故事。
我走下台阶,蹲下身摸摸水面,不冷,有种细滑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