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教师贴三、“大国潮”会刺激“转制潮”吗?
《媒介》2008年第二期视点文章。
上期视点言及本年度媒体经营的三个潮流:资本潮、技术潮和大国潮。有心的读者提示,《媒介》开创当初“升民视点”的第一期不就是谈论过影响媒体变革发展的数字化、国际化以及制度创新这三个压力和挑战吗?当年视点所说的第一个压力来自于技术革新,数字化的浪潮深刻地影响到媒体经营的方方面面,延续至今正是“技术潮”的动因所在。资本潮亦然,实质就是技术潮的“国际化”翻版。当技术发展突破原有的藩篱,就为资本的进入开辟了道路,而资本同样需要媒体变革过程中所展现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有在这个时候,资本才可能成为新生产业的催化剂,出现几何级的跳跃。而资本的压力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规模扩大成正比,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压力之下,媒体的体制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时至今日,在北京奥运的背景之下,传媒体制的变与不变,自然世人瞩目。
说到这里,必然出现两个疑问。第一,这次为何不用以前常说的“制度创新”而用“大国潮”这么一个时髦的术语呢?第二点,所谓“大国潮”和媒介的“制度创新”有何关系?
关于第一点,之所以不说“制度创新”是因为笔者对于这个词汇的使用有所保留,本来属于某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一旦泛化,必然导致这个概念的模糊和空洞。打开任何一个媒体,谈论制度创新的文章如山积,但是,就传媒自身如何创新,在什么关键部位创新的论述和发现少而又少。去年秋天笔者采访若干传媒领军人物,说到传媒经营眉飞色舞,说到传媒体制环顾左右而言他。为何?其实,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领军者有“难言之隐”,传媒体制之变,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大工程。言及制度创新,其内涵不只是局部而是牵涉全局,不只是表层关系的调整而是涉及深层的利益重置,事情的成败不只是影响传媒发展而且关乎国家安危。传媒的内部始终存在着一种若隐若现经久不衰的创新动力,且在各种力量在相互冲突博弈、平衡制约过程中逐步成形壮大,一旦时机条件成熟呼啸而出。
眼下的“大国潮”,不正是触动传媒体制创新的条件和时机吗?
关于第二点,“大国潮”与“制度创新”有何关系。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国潮”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环境,它的发展,必然触动媒体的深刻变化。首先,大国之说,源于经济。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人财物的汇流之地。近一段时间,大国之说从经济层面跃升到政治层面,必然引发内外关系的重新布局,国计民生的顺序调整,同时,也刺激到社会文化的种种变化;其二,在“大国潮”的涌动之下,有“大国”,必有“大省”,有“大省”也就必有“大市”,相形之下,媒体也会随风起舞,“大台”、“大报”之类的“大媒体”也就应运而生。
然而,看官可能有疑虑,是不是当年那个“做大做强”的集团化又要回来呢?如果还是沿用当年的所谓“先做大,后做强”的事业集团思路,难免死路一条。大媒体的建构,资本不成问题,组织也可以重构,然而,要保证源源不断的资源同时维系一支稳定的队伍,制度就是成败之关键。我上期视点说到,“媒体做大做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与大国潮是相适应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制度来完成这个单个媒体向综合媒体、小型媒体向大型媒体的转变呢?”
因而,“大国潮”必然带动起传媒再次做大,而鉴于上回“做大”失败的教训,决策者会不会转变思路呢?这是第三点,也是我最为关注的一点:“大国潮”是不是有可能刺激传媒的制度创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