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会,七点多就起。拉开窗帘从广州大厦的二十五层向北眺望。在高楼簇拥之中露出点点绿意的就是正南路。正南路对面是都土地巷,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关于小学的回忆,到此为止。



九点半在诚毅软件公司做项目汇报。汇报人是小六,助手是大本四年的关同学。近一个半小时的汇报,资料完备,思路清晰,比上次强多了,的确很成功的汇报。从经费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项目,但是,从科研角度来说,是绝对的大项目,会由此开启一个巨大的产业板块。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内容银行”从理论到产业,小小的一块,大大的一步。我信。



广州大道南368号大楼,从 二十六楼向东看,小蛮腰就在眼前。小蛮腰底下的呈方形的两座广州新台大楼也开始使用了吧?把内容银行的核心装入这个媒体港,激活广州的内容产业集聚转型,这是一个很超前的构想,对于大学而言,是内容银行学术研究向产业实践过度的第一个试验。
那年的夏天,媒介的主力倾巢而出,为这个“国际媒体港”出谋划策。花果山保住了,债务包袱也卸下来了,本来顺势而为,真有可能创造出奇迹的。可惜的是,后来的人事变动导致原来计划无法实施而楼阁空中。


栏杆拍遍无人会?不会的,好东西自有识货人。今天就是。为此,特意调出当年的照片,为即将上路的小六;龙八壮行。



下午回到广州大厦那个二十五层,夕阳之下的越秀山,也是埋在高楼大厦当中,很是矮小。我在微信回忆小学当年每天爬山,边唱边走,有同学在旁边注明,唱的歌词是这样的:
越秀山边有间学校,有个老师,骨瘦如柴。歌词不怎么样,但旋律很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