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O 首页]
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老农  人气量[6898000]
个人首页 | 管理博客 | 我的文章 | 我的相册 | 我的圈子 | 我的视频  
 
MYBO broadcast
search
 
个人简介
 
姓名:hsm
 
简介: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
营销之巅在于拨动互动之弦


拨动互动之弦

 

本期封面文章主打互动营销,视点筹划之际,笔者突然忆起不久前同学聚会,老同学很是怀念广院舞台。那个只有电视台老炮才记得的经典时刻,那个如今早以不复存在的小礼堂,那个让人津津乐道爱恨交织的哄台传统:嘘声如雷,漫天纸飞机。对于登台表演的人而言,上台好比过鬼门关,但又无比渴望欲罢不能。与其面对黑压压毫无反应的黑影看客,这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哄台观众,反倒更能激起表演欲望,创作激情舞台的魅力也在于此。

回到本期封面主题,媒介编辑部费尽心机,相继走访腾讯、谷歌、阿里妈妈、英特尔、群邑、电通安吉斯……,世界级的创新企业、一线营销的操刀者,都被一一网罗,探讨的话题就是营销,一个本人也很困惑纠结的话题。

当下营销的内涵外延早已跳脱出市场营销范畴中专业词汇,呈泛滥之势:受众视角有面向大众的大众营销合众营销,相对应有个众营销分众营销;方法论层面有借势为名的事件营销、以粉丝论成败的口碑营销等;此外还有腾讯提及技术数据驱动智能演进的数字营销,以及与其呼应的阿里妈妈以精准捕捉数据赋能的全链路营销……

营销究竟是什么?教科书、行业协会都已给出太多版本的概念解释,笔者更倾向于营销是供需双方消除信息不对称以达到交易的平衡状态的简明概括。供方明确需方的需求痛点,需方获悉供方的服务所在,信息传递中促成交易的可持续的循环过程。营销实施中伴随着各种工具的动用:借助心灵沟通的情感营销、主打真实感知的体验营销、侧重数据收集的精准营销,其中也包括本期封面关注的、也是行业内外热议的、至今仍在被定义和探索中的以互动为名的互动营销

关于互动,有两层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第一层,互动的主体是谁?小礼堂里的表演者与观赏者;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营销过程中的供方与需方,在互动情景中完成交易行为,达到营销目标。第二层是如何实现互动?互动需要什么条件?自营销出现以来,营销人士出于渴望和本能一直在苦苦寻觅营销的终极真理,尽其所能的搜集获取信息捕捉需求,无所不用的曝光展示传播诉求,催生了各种的眼花缭乱的理论派系和方法论。互联网更是让以往的营销规模乃至沟通效率实现了几何级上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现实与虚拟胶着的平台;巨量的多维信息在平台自由流动,信息连接和交换实时发生,如同表演者瞬间获得观众的眼神和反感的嘘声,生产者立即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和退换货要求,双方彼此进入一个情景。而这正是互动的先决条件。互动情景的外层表现是对方反馈的真实获取和实时响应;深层内核则是心灵世界的感知相通,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互动双方突破信息屏障,时空阻隔,达到共享共通共创的状态。

行文至此,众人所怀念的广院核桃林小礼堂舞台,震耳发聩的现场嘘声,漫天飞舞的纸飞机,表演者不畏惧,观赏者尽情投入,即可理解为一个真实世界的互动情景。感谢互联网让营销的舞台可以无限大,表演者和观赏者可以无限多,信息内容可以无限广。然而互联网带给营销者最根本的革命性变化在于巨大的无边界的平台;巨量的多维的信息真实的即时的反馈。人与人一旦步入这个平台当中,可以装腔作势也可以真情流露,可以脚踏实地也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耶稣降临也可以撒旦现世。而这一切都在互动中完成。

为什么广院人会怀念那个破旧的小礼堂?其实是在怀念那种忘情的投入,那种毫不做作的张狂,一个被压抑的久违的本来。对于经营者而言,这种互动的融入状态不正是营销的终极目标吗?世界杂乱,信息喧嚣,只有人与人的真情互动方可拨动那个尘封的僵硬的麻木的心弦

对不?

  [ 上一篇日志 ]   [ 下一篇日志 ] 浏览 [1112] 评论 [0] 发表时间 [2016-11-14 09:25:39.0]  
 

回复

共有回复0个 共1页 1


手机认证弹窗

身份验证通知

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

您需要身份验证后,

才能进行此操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问题咨询
Copyright 2007 @ Mybo.com, All Right Reserved. ICP证:京ICP备110065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