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响了红色警报,PM2.5超越警戒线,全城戒备,一切露天作业停止,车也改单双号运行,最后的防御就是呆在家里不出去,不和大气发生接触。
本来,今天有到北五环科技大刘哥那里的计划,我一看警报,在看到限号,就给刘哥去电,不去了取消了。刘哥也无奈,说下次吧。
呆在家里不外出,干嘛,写帖子。昨天的位置给了《媒介》本期发视点,今天就该说昨天的事情了。
昨天忙碌。上午给王薇去电问例会事,约定中午开,一边盒饭一边议事。好多事,诸如明年大选题,明年趋势论坛等等。盒饭完,会也完,带着龙八等人往城里奔。途中甩下,回家换衣服,出席下午的发布会。
和博报堂的合作,每年有一个消费者洞察发布。2013年研究中国九零后,发布了“创漩”。那个时候,第一次深入细致了解了九零后,也就是我的学生们。他们说,自己的画像就是“猫”,敏感,灵动,寄身“宠物”却不像狗,与人保持距离。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学生的世界观,阔达却有点肤浅,宽容之余还是保留许多的自我。不甘于八零后七零后之后,虽然缺乏吃苦耐劳但依然希望自我有点独创且要带点光彩,所以,给这群人一个带有舞台色的瞬间闪耀的符号“创漩”是很贴的。看到深圳广州北京所谓的“创客”吗?去年的流行热词,区别于七零后八零后的车库创意,闹玩式的中国九零后创客的内心深层被窥视,被梳理,不就是2013年发表的“创漩”吗?那年我还是院长,给站台致辞呢。


2014年的发表,名曰“信蜂”,这是对于中国互联网新生代信息行为最为精辟的概括总结。听取2013年的总结,这次研究大量使用了美国日本的样本比照,很有说服力,也是第一次解释了为何在中国会爆发诸如“微博”微信“之浪潮。而这个浪潮,不是追随欧美日韩,它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关于这个特色,国内的研究者也有所言及,但是,只是停留在议论猜测而缺乏实证,缺乏国际的比较。每次看国内传播学界业界的发表,有更新的数据却是缺乏更新的方法,当然,也就缺乏洞察。


今年第三年,会有什么发表呢?中国经济减速,世界经济低迷,每到这个时候,各个研究公司抛出种种报告,一片雾霾色调。然而,这次的发表会,居然用了粉色打底的暖色调。
研究方法,消费纵览,研究成果,三人三报告 ,结论是”出格消费“。




关于何为”出格消费“以后再谈,先把照片贴上。领导照,项目组照,全体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