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两广称之为“拜山”,如何拜山百度有介绍,为何把祭祖叫做“拜山”,没有什么介绍。不过,我从小到大都知道,回老家祭祖也就是“拜山”了。

第一回“拜山”是在十五年前,母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那次父亲也去了,浩浩荡荡一大伙。上山队伍拉得几百米,一二百人吃饭,把那个叫做“好世界”的大排档塞得满满当当。老婆也是第一次经历,惊呆了,回到北京逢人就说,喝呀,那个广东老家拜山,不得了呀。对于只有核家族的人来说,祭祖,拜祠堂,太公分猪肉都是极为新鲜的,激动人心的,让人们潜藏内心的群体呼应喷薄而出。
这次清明,父母合墓完毕,大哥招呼大家回老家拜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跟随。大早起赶路,一百多公里的高速路,个把小时就到达了老家。

四月天,没有雨,天高云淡有点秋天的感觉。从村里出发,各家带着金猪蔬果等各类贡品,顺田基小道走一两里路,上小山坡就到祖坟处。这里有太公的,爷爷的,还有各个叔伯兄弟。太公墓是第一站,各家摆上贡品,上香,烧纸钱,然后,点鞭炮,满山噼噼啪啪地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