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北京,真是两会蓝。昨天如此今天如此。利用这个时间,我继续讲退休的故事。

关于我的申请退休行动,在元旦前后的坛子上说过了,在此不再重复。
上文所言及的“三大法宝”,没有什么理论创新,那是我党光荣历史上都有阐述的,而且,比我那个表述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在这点上,我简直就是拾人牙慧。但是,我不脸红,因为我也有补充创新呀,最重要的,我有持之以恒地践行。这容易吗?
我的践行有两条,一是不用追求表述的文字完美,只要大方向对头,你就做吧,坚持就好。而且,我发现,当下的知识分子也被低俗化了,他们不需要高大上的所谓理论体系,你只要说到点就行,当然,如果有一些低俗化的调料,效果奇好。比如说那个每周例会,很烦人的,如果把教育部的文件八卦处理,再加上水果聚会,这个效果就会有了。每周例会,每会必吃水果,这是我的发明。我认为,大家一看到桌上有东西,无论教授还是助教,都会笑逐颜开,气氛和谐。中国的食文化是与生具来的,不管如何,嘴里吃着东西绝对不会骂人,要骂也是放下筷子才骂。就是送人上西天,最后的仪式是饱餐一顿。我这说远了,打住。
有不少同行与我探讨如何让大家气氛和谐,我说,那就吃水果餐吧,大家都笑,可是,就是不去践行,笨呗。也有人问,你怎么敢把领导的文件做八卦处理呢。我说,群众嘛,水平就那样了,只能按照群众的理解角度来解读。那些说得轰轰烈烈的大道理,全是几个秘书编的,也做不到,你能信他吗?
我践行的第二条,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所有的道理,说容易,做很难,坚持更难。所以,我向来不给老师们讲大道理,只讲小道理,因为他们肯定也知道大道理。我只讲,我们要开会,因为老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很烦,见见面,瞎聊天也是乐趣嘛。我讲要做博物馆的目的,是为我老后退休有个喝茶的去处,当然,也不排除我可以兼职当门卫看大门。不要把理想拔得那么高,也不要把标准定的那么严,自己找难受呀。好歹有个东西慢慢做就行,做事很累,但是有乐趣,两者冲顶,事情就能够做下去了,我是这样想的,也没有和书记商量对不对。
说回到退休吧。那一年,我觉得学院的制度文化基本成型了,可以进入代际更替的程序了。我和老陈老钟商量让年轻一代接班事,他们答应的非常干脆,说应该换班了,事业才会有希望。也就是一周左右,三个系主任就进入交班程序了。八个七零后系主任出头担纲了,事业果然更有起色。几年后老陈跟我说,交班的举措是对的,学系发展很好。不过,我事后也听到另外的议论,也有不那么满意的老系主任说,怎么说换就换呢,我们换班了,那你院长呢,这也得说到做到呀。
我觉得这个反应是正常的,于是,就在,我在五年前正式向大学领导言及我的退休态度,这也是说到的,就要做到。
关于我的退休,前后和大学领导说了三次,最后一次是在元旦生日之前。然后,终于等到了回应,书记约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