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编采“归儿奖”的王大阔今日毕业典礼
“七七编采”是三十年前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的简称。那个时候,广院才有两三个系,人数估计不过五六百人。新闻系是一个大系,拥有“编采”、“摄影”和“播音”三个专业,其中,编采和摄影是本科,播音是大专,到二年级的时候,播音转为大本,学生彻夜狂欢,令编采和摄影的学生甚为诧异。
“七七编采”是一个大班,整整四十人,年龄最大的是班长胡新欣,在门头沟挖了八年煤,入学的时候已经三十二岁了。进校那天闺女满月。书记周经,也是门头沟的煤矿工人,有女儿,比班长大一岁左右。四年大学读书报国,没有生育。大学毕业是1982年春天,全班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大家一到岗位,第一件事就是结婚生育。外地的北京的不时传来生育消息,而且,都是女儿。有一天,在北京工作的十几个同学聚会,说到七七编采的风水,掐着手指一算,发现不妙,怎么都是女儿呢?七七编采大学四年,唯一自豪的就是足球三年冠,什么摄影无线都被打扒地上,可是,为什么尽是生女而没有男丁?借着酒兴,大家对于那个班长书记痛批了一顿,随即立誓,出钱,成立一个以鼓励生产男丁的“归儿奖”。
此奖一设,各地包括远在美国的游子纷纷响应,当时私募的钱物不是少数。半年之后,我从青海高原回来,听到报告说,“归儿奖”有主了,是黑龙江的王春莉夺得。生儿且有带把的照片为证,归儿奖当然就落入她的手中。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归儿奖的得主出落成人,居然是接近米八的壮汉,而且,回到他母亲的母校读书,名叫“王大阔”。
四年之后的今天,王大阔更加大阔,喜欢上了影视且进入北京的影视圈工作。他的母亲我的同学多次来电说,不好,应当读硕读博。我说,由他吧,喜欢弄文舞墨拍摄制作之类,不就是七七编采文人习气的遗传吗?挺好。而且,作为父辈的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守望着他们。
今日毕业典礼,用这番话说明我的心情。看看孩儿毕业照,再看看当年父母留影,感觉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