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地深圳当晚,老吴就在酒店三楼的海鲜酒家等我吹水,两个人,居然吹得个天昏地暗。记得就在九五年的这个时候,老吴约我到深大给他的二十多老师说说广院广告学系经营事。我去了,一下午,学系明帐暗帐毫无保留和盘托出。我那天没有说什么学科建设,只讲自力更生勤劳致富。那个时候在做IMI,在做企业咨询。那一次,通过深大的饭局认识了北大的叶朗,之后应叶朗之约帮助还是学生的陈刚开始了北大广告专业的授课。北大的广告开始“专升本”,没有资源缺乏师资,我那两个宝贝学生张和何,还有老勾老钟都以核心课程讲师团的身份前往北大讲课,一讲两三年。之后北大发了,这段历史基本不提。何海明那厮在他的回忆录中提起,“被派往”隐去,似乎天生就和北大有缘,令我哭笑不得。
我和老吴之所以投缘,我在后来的研讨发言说了,同是三类大学,深大是,北广也是,需要自己给自己找吃喝,我和老吴的共识,一个三类的应用型的大学,必须与产业紧密结合,立足产业前沿,获取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政府给的,不持续也没有保证。我们的学院发展,也是印证了这一点。

上午大会,嘉宾发言,大合影。下午分论坛,我在十五五组,大家讨论发言说说新闻传播学科之将来。各校有各校的喜悦和烦恼,不约而同都在表扬深大做得不错。我也如是说,应用型学科专业,扎根于产业,从新兴技术吸取营养,自然可以向上生长。深大上午公布了开放改革新闻文献档案数据库,新闻传播大模型以及腾讯合作三项目,基本路向我是清楚的,我只是建议了一点,把产研合作再往前推,腾讯之外还有大疆,还有比亚迪华为,湾区大厂都应有建立合作,依我的经验来看,大学自筹的政府拨款的所谓实验室,基本就是展览橱窗,不可持续或者沦为教室。实验室必须前移必须开放融入产业发展前沿当中。作为文科的实验室,模仿工科必然东施效颦,有一个失败一个。只能够植根于社会大田野,从中吸收营养开花结果。
下午有演出,不看了,顺着大学林荫道往外走,路过新建的档案馆,新闻传博教学楼,当初还在工地时候我和老吴议论过,我在北京做一个带有试验性质的广告博物馆,你也做一个新技术网络传播博物馆如何,腾讯就在近旁,引进即可。现在,实验室建起来了,博物馆可能还没有。信息稀缺的时代,传输是很重要,到了信息泛滥时代,如何呈现就是关键。
为啥要见博物馆?挖掘实物做收藏展示这是一个老故事,更重要的是新的发现新的思想也需要呈现。



打车到深圳湾,那里有一个炮弹状的建筑我一直想去看看,后来知道,那里名叫“华润万象”,也叫“春笋”,新地标最旺的打卡点。我过去遛弯照相,给我的坛子增加一点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