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探索,汇聚平台
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不断重塑营销格局,促使我们持续反思并回答这个永恒的问题:营销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周艳带着新营销团队延续了八个年头,做了五个版本的《新营销白皮书》系列研究,通过拜访企业、代理商、媒体、技术服务商,并且在此间做了对县域、新线、老年、妈妈族、挖哥等的多项消费者洞察,一直试图围绕着这个问题给出观察和分析。
新营销1.0,团队洞察到营销环境中品牌、媒介与消费者的新变化,关注到营销分离的痛点,提出了传播与销售一体化的新目标,并从营销内在的内容组合、传播分发和销售促进三个维度给出了创新探索的策略建议。新营销2.0,以“传播与销售一体化”目标为前提,研究进一步深化营销一体的模型,提炼出了“人+货+场+内容”的营销新要素组合,并提出了新营销在内容赋能、利益激励、社交裂变、经纪人承接、结点落地这五个方面的实操策略升级。新营销3.0,提出了品牌力+互动力+销售力三力协同的新营销目标,以衡量“人”、“货”、“场”、“内容”的统合运营是否高效,从而达到传播与销售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并从营销技术底层变革、营销运营流程创新的视角,提炼出内容的精细化、营销的工具化、营销的终端化、渠道的社交化、人立方和DTC的六大营销新现象。在新营销4.0中,团队经过对聚焦营销技术服务业、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的走访调研,深入到营销技术的维度,以营销技术服务商的角度切入,洞察了营销云的环境,界定了营销云的理念,并提炼总结出B2C类营销云与B2B类营销技术的产品功能与应用,深度解析新营销的数字化、工具化。随着一张张新营销的全景图渐次铺开,团队发现当下纷繁多样的营销变革和呈现方式,指向了理解当下新营销的一类重要角色:营销平台。因而,新营销5.0以“数字营销平台”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海内外头部的媒体,通过国内外多个媒体的营销产品、工具和服务的具体拆解,洞悉更加复杂多元的营销新生态。
何谓营销平台?营销平台作为营销行业的一种数字化基础设施,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个能够促进互动和合作的系统,营销平台连接和汇集了营销行业的各种角色与营销资源,并为这些角色和资源之间双边或多边的价值交换、信息互动、商业合作等提供服务。一方面,这种服务是技术性的,其本身由网络与信息技术搭建而成,又应用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种新兴技术,是营销市场充分数字化、智能化的体现;另一方面,这种服务也是市场性的,是为了解决营销生态中复杂多样且多方位的业务需求,为营销主体间的交易提供了技术与市场不断交融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多重场域的虚拟空间。
营销平台的概念固然重要,而营销平台的产品、工具和服务更为关键。所谓产品,即媒介商品,强调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所谓工具,它为平台上各种角色的营销活动而生,帮助角色进行决策,活动的开展,还有角色之间的联系,均是借助工具来运行。所谓服务,它是实时且智能的,加速了多角色学习平台功能、掌握平台规则、适应平台生存的能力。正因以上三个核心要素同时存在于平台之中,让新营销的各种角色混合、串换,让新营销的活动轨道推翻了之前的线性逻辑,变得无序短路且随机。具体而言,生产的与营销的角色混合,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宣传和零售同为品牌服务,内容与广告的边界模糊等等。传统上遵循的研究、生产、实验、推广和售卖的线性流程已经转变为非线性模式。有的主体将售卖放在首位,有的则将研究作为关键切入点。这样一来,通过最优决策的指导,传播与销售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演变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价值交换过程。
分析了营销平台的定义和要素构成,笔者不禁思考:真正决定平台运营成败的关键点是什么呢?我想,其一是数据。平台化的运营一定是建立在数据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平台能够实现精准的判断、投放和内容呈现。从洞察、创意、投放到评估,这些过程都依赖于强大的数据连接和云计算能力,以实现实时、高效的操作。其二,是融合。未来的平台发展,强调联通与协同作业,而不是独立或封闭的系统,更不能依循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又反馈的延时决策机制。为实现资源与功能的极致化利用,不同数据源间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平台应摒弃孤立运作模式,构建无层级、无中心的架构,汇聚多元技术、资源与工具,遵循最优、最快原则,高效融通协作。唯有持续开放互联,方能突破媒体围墙与花园壁垒,推动更广泛深入的商业合作,助力生态系统持续稳健发展。
持续的营销探索,终将汇聚于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