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愚人节,读报别有滋味,总感到真真假假说不清,虽然是校长一枚,还带着院士光环。创新是任何领导都喜欢挂在嘴边的,复旦校长坦承,除了创新的念头,创新的方向,队伍组织与成果考评,也是相当关键。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前后的调整与修正,说到底,创新的多寡与成败,与考评的标准大有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知识的装置,大学所负载的无非是知识的承传与创新,在一个缓慢发展的社会,承传成为大学的首务,而社会一旦遭遇百年巨变的环境,创新成为一个大学能否在社会存立的关键。我关心复旦校长所言的涉及到了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创新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然而,校长没有进一步细说,估计很难说明。以我在大学的经验来看,同在国家阵列中的大学的领导们,言必称创新,但是,鲜有创新。之所以缺乏创新,一是动机缺乏,二是方向不明,三是没有任何的制度与机制安排。领导们为了迎合,说创新也就是嘴上功夫。当然,也有下本的,就如我们那栋国重大楼,我每次路过都好奇,大楼都立招牌了,咋没有重大出现呢。
创新其实是一个很重大的挑战,所谓创新,从0到1的跨越,内含80%的失败,占有80%的成本。所以,说说容易实行很难。换言之,使用80%成本去做80%失败的东西,谁愿意干呢?嘴头说说可以。
说了创新而无创新的成果,那咋办?那就以发表当作成果标准,于是,所谓的国际刊,A刊,C刊盛行了。领导者以此为纲,合格者上失败者下。发表当作创新,这是时代的一大发明。我的学生当中,如中邪一般说发表,说项目,如醉如痴迷迷瞪瞪,我每听到这种东西就感到一种难以遏制的生理上的反感。学问追求本是一种乐趣成为极为功利的游戏,范进一般的游魂,悲催啊悲催。
以发表为纲的制度必然造就一批明星学者,如同明星作家一般。但是,这个世界上,明星是用来欣赏的,毫无实际效用。以此治学,前者难以持续,后进无法跟进,局限于天书一般的文字游戏当中无法自拔,师生由此陷入无比的困顿和焦虑。这个时候的大学氛围,那就是每天都过4.1。
日日愚人,所以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