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赵发信说,四十五号楼暑期改造,楼面重做,楼边的杨树也伐了,估计要改种优质树种。我马上回大拇指,表态支持。自从学院群搞成公布群,院领导与资深的沟通都是私信,恢复了战争期间的地下党作风。之前,也收到了张同学发来的微信,除了施工照,还有潘师傅审看楼面设计照。
旧楼面打金属架,重做外立面,有点工业风。这个时候想起吴学夫,这厮会看破设计者背后的文化。他当初住在柏林爱乐小区,公开写信嘲笑小区大门的罗马柱不伦不类。如果他看到这个外立面,会有何种感想呢?
楼面就是持有者的外衣,时髦的守旧的混搭的不伦不类的正是持有者的文化外显。谁是持有者?办公用地居住者众多,只是客居,不算持有。办公或教学大楼持有者属于大学,公有的同时不成文委托于校方责任人,所以,审美决定权归由领导,大楼的模样和调性,最后都是由大领导拍板敲定的。看楼面如看一把手面,健在的过往的,但归根结底会习惯的,一如北京街面,拍板出了大裤衩一坨屎,开始看很闹心,久了,也就无所谓了。
有学生担心,这次动作会不会砍伐那棵风水老槐,我说不会,领导比我信风水,咋会呢。下午县域蓝皮书研讨结束就往大学走,看到工地全貌,老槐很好,不打吊瓶,不用护理,比之以前更加郁郁葱葱。同我看楼面的宋老师感概地说,大学有钱啦,花钱弄楼面同时,把广告博物馆的设备更新一下吧,空调又出故障了。我说赞成。
给院赵竖大拇指拍马屁同时我也提了一句,趁热打铁,把一楼的售票大厅改回实验大厅设计表现大厅吧。盖大楼做立面都属于面子工程,而学院真正需要的是内部的改造,对于学科和专业做出新的部署和调整,这是大学知识装置的“芯”,至关重要。对于面子工程,行政口是轻车熟路的,大把花钱就是。涂脂抹粉可以解决观光需求,如举办文旅项目,然而,无助于大学根本问题的解决。何谓之大学的根本问题呢?大学者不在于大楼也不在于大师而在于本身为之的社会知识装置,换言之,知识生产知识收藏知识人培育的装置。在社会剧烈变动之际,会引发这个装置的种种变化,而变化的反映,在入口出口两端尤其敏感。近年的就业难,无论是985还是211都有明显感受。整体经济环境的转型是表面的也是直接的,更加深入追究,与大学知识装置普遍的不适应性有关,如果不做出调整,危机自然会进一步深化。这就是我所说的“芯”的变化。然而,对于知识装置的“芯”的改造,需要深入细致群策群力反复研讨,既要大胆设想也要小心求证,总而言之,很难但又必须马上做的事情。我觉得,它比楼面改造更加重要。
下午有县域研讨会,一本做过多年的蓝皮书要和当下共同富裕振兴乡村关联起来,意义当然非同小可。县域会结束又到大学讨论媒体价值,那就更加高大上的话题了。
会议结束招呼学生们去吃蒙羊烤串。有七夕临近,来人不到一半,加上学生家长,长条桌坐九人,吃串若干喝酒若瓶,张同学埋的单,具体数字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