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八米大幕升幡。本期主题名为“容器”。下午三点开张,我在上午已经入场观察,因为是馆长,可以有点“特权”。其实,忙碌的参展者,根本不会理会你是谁。在他们眼中,无非就是一个衣冠楚楚的大爷而已。
不到最后一刻,毕设学生是不会放手的,班主任杨如是说。所以,场内气氛紧张,人人都在忙碌。我进门看作品,同时会发问,这个时候,设计者都会认真细致讲解,如生活碎片之镜像,如历史碎片重塑,如自家产品的品牌化包装。
本科,海外再加研究生,据说约有六十多毕业生的毕设作品,我只能走马观花。长廊拐角处有两人合作展,自称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寻龙故事,全虚构,时间节点放置在2035年。那个时候,最后的报纸绝版,刊载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我听了呵呵,00后的人,吹牛不忘揶揄传统媒体。
再往前行,有点像是街头艺术品大卖场。我遇到真有点喜欢的,问多少钱卖,回答说,不卖,只能给您明信片。
00后做三线厂的记忆展,也可说是时间容器之一。估计拿来做历史考题,90%的都会答错。大三线小三线,谁懂?
看到音乐容器当中有崔健,我说原唱听不到了,回答说,听不到的就那首,一无所有。摇滚的叛逆,你们有吗?这样做展就说明我们还有。反叛啥?商业文化的压迫呀。天啦,这不和讲授市场的产业的老师们叫板吗?
博物馆主展厅大门坐着的居然大张旗鼓要做“不可持续博物馆”,我说,不就是人类垃圾博物馆吗?不错,可以给分类垃圾做深度展,循环展,不可持续展变成可持续展。
容器为题,可以五花八门呈现。商业的文化的社会的也有私人的。那个女性保护与神游空间同台,各有各的意念和诉求。四年学习终将结束,用所学手段工具呈现内心所思,博物馆统统收纳。
三点开会有我发言,我随口说出上午的观感,结尾时说,人人都有自我感动的事情,许多事情对于社会很细碎,不会被注意,但是,对于个人很重大,成为人生刻痕,比如入大学,比如毕设展,博物馆收藏了,十年后看到会感动,二十年三十年后呢?等到五十年后再看到,必然泪流满面的。所以,博物馆不是我的,是属于你们的,未来的,老勾老问我的那个藏品,我说,毕设就是藏品,在你们手中,也在你们心中。
呵呵,真能忽悠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