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罗生门,都是人设的,可以一眼看穿,明摆着就是一个局,处理不处理,如何去处理就等领导来表演。群众当观众,一般都是沉默的一群,你如果以为他们是傻子,你也就是傻子了。这个世界谁都不傻。
学院领导有分工,院长管大局书记管人事,为这个一二排位常常会闹问题。我做院长不让刘灵做书记,理由就是一个,院长书记谁大,刘继南说院长大,我说骗人的,党管干部我懂,我排第二我不干。无可奈何就让刘灵做了六年的副书记。但是,院长管全局书记管人事没有改变。
书记管人事就可以放任不管吗?也不是。涉及重大问题院长必须有态度要介入。我上台做院长的时候,正遇到“竞争上岗”和“末尾淘汰”盛行。新来的大学书记在大会宣布,全部副校卧倒,经过群众投票竞争上岗。在征求意见大会上我发言表示反对这个做法。新来书记把我请到办公室交流。我的意见很简单,这样搞把程序颠倒了。如果按照民主议程方式,应该是选举一把手再由一把手指定副手。如果副手是被选出来的,那这个副手应该效忠于谁呢?新来的书记听我发言脸色煞白,从此不再搭理我。我那个学科评议组成员就是在她任上给搞走弄成胡正荣,这算不算报复呢?我觉得算。
在一个转型时期的大学,很多时候听风是雨,不懂装懂,乱搞一套。比如上面说到的“末尾淘汰”,很多的二级学院竞相引进,院长书记都喜欢拿着这个棒槌吓唬底下。搞得老师们人心惶惶。我上任不久就对全体老师宣布“三不”政策:本院不搞什么末尾淘汰,不做任何排序,不开除教职员工。这话,本来应该由管人事的刘灵说,刘灵很滑头,总是说,你是一把你说了算。所以我就宣布了,而且,不止一次。(去年鹏鹏搞了一个排序,我不客气地警告他,别弄这套弱智游戏,最后的结果你可能会被大伙排下去)
为什么不搞末尾淘汰呢?我认为,大学不是军队,也不是企业,用整齐划一严肃纪律管制弊大于利。为什么,因为知识生产的管理和物质生产的管理是两码事。末尾淘汰竞争上岗其实都是大工业留下来的老套做法,泰罗制的延申,追求效率而扼杀人性。作为一个院长,有许多的办法可以调动教员的积极性,不需要这些原始的简单粗暴的管理。不懂知识生产的人一般喜欢这些,估计是可以从中体味管控的乐趣。
作为院长,当然也会遇到种种突发事件,我的处理原则只有一条,大事化小,小事化没。我认为,最愚蠢的领导就是小事化大,大事撑天,非得斩尽杀绝才叫过瘾。何必呢?在我的人生经验当中,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是绝对的真理。我的母亲曾经遭遇过许多坎坷,我问起当年那些整她的积极分子如何,母亲微笑着说,没有一个活得好的。我也目睹过大院里文革时期的活跃分子,造反,打人,最后真是活得很惨很惨。
老天是公正的。
做院长时候搭档的刘灵还是个副书记,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不整学生,也不整教师。发生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捂住然后冷处理。后来刘灵转正当书记了,是不是还遵守那个约定我就不知道了。周四那天看到刘灵站在台阶等人,说有大事发生。我呵呵看着,在我看来,事可以说得很大很大,但如何处理呢?这真是考验当班书记的智慧了。
每逢大事发生,就会有罗生门,因为事大,谁都想推卸责任。副院长的会推到院长头上,副书记的会推到书记头上,作为一把手的书记呢,要么推到院长那里,要么就说大学规定。吃瓜群众被剧情牵引搞得有点迷糊。我一眼看穿,直接跟他说,别推别推,因为家丑外扬,你就是第一责任人了,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