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O 首页]
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老农  人气量[6156215]
个人首页 | 管理博客 | 我的文章 | 我的相册 | 我的圈子 | 我的视频  
 
MYBO broadcast
search
 
个人简介
 
姓名:hsm
 
简介: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
画绳断了,猫不见了

 

    中午打道回府,看到棚子里的猫窝还在,但是,花猫已经不见三天了。这是第五批次的猫族失踪了。彭三说,太恋人,估计又被抱走了。俺这个府,是不是存在一个盗猫族呢?不知道,吹口哨绕圈子也不见踪影,很有一种失落感。

 

    特意回府不是为了找猫,因为猫一旦“出走”,很难回来,所以我判断是给人抱走的。是不是给爱猫族抱走,是不是不忍心小猫在外露宿,这我就不知道了。我给家人报告说,俺这个府,简直就是猫族的黄埔军校。


   看猫是顺道的事儿,回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看二楼到底发生了什么。昨天监控噼啪巨响,还有白花花的东西飘过,开始以为天花板掉了,后来我还推测是不是太空陨石砸中。都不是。回去看了二楼,是那副大画一边的绳子断了,砸中台上的石头摆设,石头摆设落在地上发出巨响。地板有指甲大小的陷阱坑,没事了。

 

   这个过程老婆发到黄家群里,引起一阵热议,老哥问,是不是一个人回去的,要两个人回去才对,万一倒下不就大事了。老妹还建议,进屋最好戴上安全帽,防止房上东西砸头上。这些阴谋论我开车没看着,说实话一般我不看,同学的群,家人的群,楼上楼下群,飘过就行了,看了,再给他们一一解释,累不累呀。我只是看完现场,拍一组照片,发出完事。

 

 

   开车上路,还插着耳机,因为重大的一流本科还在研讨当中。我是头一个发言,题目就叫“实事求是办好新闻专业”。这个题目打的有点像人日社论,真是,我也想不出什么好标题了。发言内容,本来就说之前批评清华的就行,犹豫之中就给张同学通话,他住在大学宾馆正在备课呢。我说完去游泳,他写完我收拾,我收拾完问老勾如何,他说不如上篇,而且,没有点出评估误导。于是,我有加工,有了下文。

 

实事求是办好新闻专业

/黄升民

 

首先特别感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参加“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线上研讨,能与大家畅所欲言地交流,我很高兴。

2015年,重大新闻学专业获批重庆市特色专业,并成功申报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新闻学-卓越计划,启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学院后进,但成绩斐然。时隔五年,我们受邀在云上讨论何为“一流本科专业”,如何打造“专业新闻传播人才”,意义重大。

习近平同志在922日的《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认为,本科教育,就是“大计”中的基础与核心。在大学教育体系之中,本科既是中坚人才的集合,也是中坚知识的积聚。作为高校文科的新闻专业本科更是如此,在一个信息革命时代,没有一流的新闻本科专业,何来一流的新闻传播人才呢?

我承认,新闻专业教育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直面“百年未遇之变局”,产业兴衰知识迭代,有些大学出来打退堂鼓,也有些大学在跟风,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说到,清华大学取消本科是其自身专业办学的失败,也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从隐含危机到走向失败的一个预警。为什么说它是败笔呢?因为它的学科体系的方向和定位逐渐出现了偏离,他们淡化了这个学科强应用性的特点与本质,走上了一条所谓“高精专”办学的道路。正因为这样的定位和选择,新闻传播教育越来越脱离产业应用,越来越脱离社会实践,越来越接近高冷的学术象牙塔,把自己的新闻传播教育搞得不伦不类。结果最后被那个所谓的学科评估搞死了。

最近习近平的讲话中提到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也是评判本科教育好不好的一个实事求是的标准。所谓的本科标准,就是要把学生的德育做好,有道德,有责任,爱国创新且有实践能力,应该说,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标准,一些喜欢说大话空话的校长们看到这个标准应该脸红。我们需要反思过去对本科专业教育的忽视或者不负责任的拔高,把本科过度的“高精尖”,推行一套所谓的锦标赛制度,不切实际的评估制度,因而在师资、资源和教学的配置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表现为脱离知识创新,脱离产业需求,脱离社会实际。这样的大学与“世界一流”是不配的。

要做到世界一流,那么,本科一流是门票。本科一流才有硕士一流,博士一流。而对于何为本科一流的评估标准又是至关重要。尤其处在信息革命时代的今天,大学开设的新闻传播的本科专业是否优秀就是大学是否一流的试金石。全国几百所大学都在追逐新闻本科的一流,但是,都不尽人意。原因有三点。其一,大学作为知识创新装置和整个产业环境严重的不适应。我们走过了报业时代和广播电视时代,现在完全进入了全媒体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可是我们新闻传播的知识体系和这个有多少相关呢?我想,距离相当遥远。其二,大学本科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对象是严重的不适应。不久前,《媒介》杂志出版了“逐浪观潮零零后”的专刊,这些后浪就是我们眼下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知识吸纳能力和知识生态,削平了大学讲坛的山头。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他们知道的比教师快比教师多,结果就是师生反转。大学现在所能够提供的知识资源远远落后于网络的知识平台,新闻传播专业要么狭隘要么陈旧,跟不上整体的传媒产业发展,历年所建的实验室基本都是花架子,设备安装结束就已经落伍,沦落为互相评估打分的道具,无益于教学也无益于科研。其三,和社会人才需求严重不适应。我手头有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6182亿比1469亿,这是互联网广告和广播电视广告经营额的对比。现在大学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基本集中在不到1500亿的盘子里,但是,对于互联网近七千亿的盘子却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满足。第二组数据是22625亿比89257亿。这是传媒产业规模和文化产业规模的对比。传媒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也是不大的。我们的本科教育,强调一抓进口二抓出口,新闻和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是不是需要放眼更大的产业人才蓝海呢?

严重的不适应的背后是办学路线的假大空,是主观主义评估标准的横行,发展趋势必然是新闻专业教育的“断舍离”。有些大学校长说,不进专业前十就要砍掉,这种做法实在是主观武断完全违背了大学精神。我反对一窝蜂的“创办新专业”,也反对简单片面的“断舍离”。新闻专业处在一个重要关头,何去何从必须冷静思考,必须实事求是。

第一,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定位。早在2007年复旦新闻学科研讨我就说过,社会的知识体系,有时以纯学术的象牙塔式的存在,这在大学教育系统的占比不过20%80%的知识是属于应用型的且与产业息息相关的。所谓的本科教育,80%是属于应用型的,而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成分,达到90%。如果定位于应用型学科,那么,成败就取决于三个基本的考核标准:第一,学科专业的定位设计是不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第二,学科专业的知识装置是不是置身于产业发展前沿;第三,学科专业的学术研究能不能回应产业发展重要的理论需求。近年来,大学的新闻本科教育定位模糊不清,之前有过“厚基础宽口径”,最近流行就是“通识教育”,“强基工程”,这些提法其实是模糊了大学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界线,掩盖了综合大学专业师资的匮乏和实验室手段的不足,其结果必然严重削弱专业教育的地位。通识教育、强基工程很重要,它需要回到大学统筹安排的层面,学系层面必须坚持应用型的专业导向。

第二,必须重新设定一套适合应用学科发展的评估办法。大学有必须重新探索新闻本科教育的需求和资源在哪里然后做出合适的评估方法。新的评估方法不能仅仅依靠主观的排位,项目的多少,论文的频次,必须考虑到技术环境和产业环境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所在,新闻本科课程设计和学术研究要和产业需求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并形成有效互动。我在这里呼吁,不要再做那些与产业实践毫无关联的、所谓高精尖的发文锦标赛和排位评估了。自说自话的一流发表,卡拉OK式的自误自乐既危害了专业发展也危及大学根基。说到底,新闻传播学科是应用性学科,根在实践根在应用。评估也在实践与应用。

第三,打破壁垒建立新型的交叉学科。大学专业需要勇于打破专业壁垒,形成多种知识交错的专业学科体系。如实践上,融媒体是多种多样的,是以多种知识为基础的,允许试错允许探索才有创新。挂着“学科规范”名义,设门槛设关卡,自己给自己带枷锁,这是不是很蠢呢?人为的知识设限实际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挖一个不与外部联通的信息竖井,做一个自娱自乐的KTV。我认为,学术研究以ABC刊作为衡量知识创新的唯一标准是极为愚蠢的事情。知识是海洋而不是池塘,它是独特的又是融合的,既有承传也必须创新,而且,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打破封锁才有学科解放,才有专业生路可言。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废除刻舟求剑的伪科学方法,打破画地为牢的专业囚境,新闻专业才有希望。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 上一篇日志 ]   [ 下一篇日志 ] 浏览 [718] 评论 [0] 发表时间 [2020-09-26 22:28:05.0]  
 

回复

共有回复0个 共1页 1


手机认证弹窗

身份验证通知

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

您需要身份验证后,

才能进行此操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问题咨询
Copyright 2007 @ Mybo.com, All Right Reserved. ICP证:京ICP备110065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