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屏大屏小
眼下新冠病毒疫情仍未平息,媒介编辑部已经线上开工,本期主题是“大屏”。自去年被委任“智能大屏营销研究院院长”一职,聚焦大屏有多次站台宣讲。当初言及“大屏回归”的证言竟被眼下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逐一坐实。
疫情爆发,大屏回归。一看收视,病毒肆虐,各家各户严防死守。电视大屏作为大家关注疫情辨明事实的首选媒体,在疫情和假期延长的双重影响下,成为了亲密伙伴,看电视时间暴涨;二看家庭,当全国人民响应防疫部署居家隔离之时,作为家中客厅中央位置的大屏,对于家庭成员的聚集力再次显现。大屏就像是“粘合剂”一样的存在,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三看文化,非常时期,大屏作为防疫宣传的第一线,是守门人更是桥头堡,向每家每户传递正能量、凝聚人心。
回到本期主题“智能大屏营销”,编辑部为此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考察6大终端厂商;走访20多家业界机构,包括各大运营商、内容应用服务商、营销服务机构等,并在疫情期间网上复工,完成本期6篇封面文章。“大屏回归,大屏营销势起“,虽然编辑部的这一论断还有待市场检验,但重新审视“大屏”这个并不新鲜的事物,却有一些既定的事实值得正视。
就营销而言,大屏确有以下三大优势。其一尺寸之大,在屏幕尺寸和画质音效等多重诱惑下,用户难以抗拒大屏的感官享受。与在移动端利用碎片时间刷着看不同,我们甚至会为大屏专门预留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在固定区域,集中精力观看一部画面精美、叙述结构完整、视听体验俱佳的影视作品。其二场景之丰裕,足够容纳对接无数的需求。作为智慧家庭中打头阵的刚需产品,随着大屏的智能升级,将不断衍生扩展新的细分场景,比如家庭教育、老人陪护、远程治疗等。基于这些应用场景,企业品牌得以连接用户,匹配需求,完成品牌的传播和产品销售转化;其三是商机之广阔。根据秒针数据,2019年全网流量中移动端流量首次下降,NEW TV端流量持续上升,份额与PC端持平,并大有赶超之势。大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但这仅是开始,拥有高流量价值的大屏不仅已经在广告营销、会员付费等发挥效能,在电商、游戏、教育等领域大屏商业前景也被寄予厚望。
那么,拥有如此优势的大屏为何一直温吞水般没能做大?原因有三。
一是系统。移动端有IOS和Android,PC端有Windows,而大屏端却一直没有原生的智能操作系统。市面上的大屏终端产品虽宣称具备智能系统,但这个智能系统充其量只是长着智能UI的Android。大屏的系统不仅事关硬软件的兼容,也就是标准化问题,从四分五裂到一定意义的“大一统”;且大屏无限场景商业机会的开发,也依赖系统之上数据流。对于大屏系统的主导权,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的机会均等。国外ROKU已经作为示范标杆,从轻量的系统平台来撬动终端硬件,形成市场规模,成为大屏领域的新兴势力。
二是运营。苹果、华为等智能手机企业,在运营中多是基于开放平台和海量用户,与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合作,获得应用分成收入。而大屏终端企业的运营,明显要单薄得多,只能依赖广告。大屏端的运营不仅需要互联网开放地平台操作,也需要数据算法加持的商业产品体系。就以广告投放为例,与其现在系统层、内容层、应用层广告各自为战,是否可以通过统一的广告平台将大屏厂商的开机广告与内容方的贴片广告进行结合,为广告主提供大屏端从开机到各类内容应用一站式营销解决方案,才是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应用,如PC时代的搜索、社交、电商;移动互联网崛起的O2O、出行、短视频,经由这些典型应用来撬动用户需求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市场。而大屏受制于成像工具的基本特质,一度被忽略其他功能应用。事实上,大屏从“看”到“用”,这条路一直没有走通。有统计显示,大屏端视听应用下载比例高达66.8%,其次是工具类应用,原本被看好的教育、游戏类应用并未得到用户认可。大屏并不单纯提供影像视听,在万物智能的未来大屏行业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打破边界,打造更具自身特质的、各种针对细分市场和特定场景的典型应用,让大屏真正“用”起来。
大屏回归,给疲态渐露的电视行业带来生机。各个产业巨头摩拳擦掌搅动市场,操作系统的数据赋能、运营模式的商业突破、爆款应用的需求对接也在议事日程当中。就在这时,新冠病毒突如其来,让人群隔绝饱尝孤独同时燃爆了大屏。
屏大屏小,可看可不看,但产业机会,稍纵即逝,不可不看。切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