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中午从上海飞北京,落地之前咔嚓了一张。那时,觉得整个人懒洋洋的,离开上海之前已经觉得身体不适,晚上醒来好几趟,估计是感冒发烧了。
落地不久我分别给王薇小轩发信,说身体不舒服,明天先不去大学了,要休息一下。等回到家,热度起来了,居然过了三十九度。很少生病的人一旦有病还来点热度,觉得很难受。这个时候接到大学学位会通知,问我周三下午长江学者推荐投票,问我出席不出席。我想,那个时候会有校长到位,我需要会他一下,所以就说去。
为什么要会校长?大学最近有鼓捣专业学系调整的事情。俺们那个网络与新媒体系给瞄上了,说要改名字。之前说好不用改,这个星期又出新招了,说要有论证,还要有备选名字。 我说一个新专业从无到有做了整整十年,说改就改,你不就等于前功尽弃吗?我们付诸的努力白白浪费不说,这给学院未来发展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我在上海给丁俊杰赵新利发信说,绝对不能退,要死顶。这是一个涉及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大原则问题。
这类事情本年度已经发生过一起,夏天的时候研究生教学调整,主管研究生教学的那位副校长连招呼也不打,把网络新媒体专业的指标全部划拨到协同创新中心,而原来的协同创新中心所有的二十多个移动媒体专业硕士指标划转给别的院系。
所谓的大学管控其实也就这几招,人事任命,指标分配和若干资源调拨。我其实不反对专业调整,有些专业办得不好进行适当的调正是合理的,不过,这种调整必须是细致的实事求是充分论证的,绝对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为那次研究生指标调整的事我特意给那个副校长写信,那也曾是我的学生说明我的态度,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当然,那次的划拨也没有弄成。
不到三个月,这次的动静更大了,要你名称都得去掉。我在上海给王薇说,。一是把十年专业发展史弄出来,二是把师资和课程体系梳理出来,三是把科研成果业界影响弄出来,四,就业状况和社会影响弄出来。所谓论证,无非就要给大学部门说明,在中国,这个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是响当当的全国第一,很多的人,包括自己学院的老师同事,都属于灯下黑。校领导当然也会有灯下黑。所以,我必须直接找校长说说。我想,校长也是人,是人就会听道理讲道理。
八评学部制之后第一次见校长。校长见面乐呵呵,走了一个胡花瓶,来了一个廖折腾,这次又要来骂什么了?我说,不骂,提交论证材料之后来做说明。
不用说明了。十年前专业申办我那个动画学院也给你们很大贡献哟。这十年教学科研成绩显著全国第一我也知道的。专业归拢学系名称调整不是个别学院的事情,是整个大学的事情。各个学院专业学系名称有调整就拿出论证材料来。
我们不打算调正也不准备更名咋办?
那就不用给我论证罗。
说到这,我就起身告辞,因为我是为这句话来的。更不更改,学院的意见是第一位,更改就论证不更改就不论证。我们不更改,当然不论证。不过,王薇弄的材料早已递交,给谁看?给大学有关部门觊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有关人士看。
中国大学已经告别高歌猛进的时代,资源争夺成为必然且越演越烈。我离开校长楼回到学院见到丁赵,要说的只有一句话:牵扯专业出路发展空间,乃是一个学院生存的根基,不能退让,也绝对不可退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