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游泳走路,顺便就到银行取回我的银行卡,大学制定的,用来领薪水的。从家里到银行,路过LG大厦后面的居民楼,也就是之前说要拆还没拆的地段。记得我之前有留影放在坛子上。所以,没啥新鲜的。
对于眼下的北京市民,不,应该是全体国民,人生最大的影响就是那个“拆”子。就拿这段胡同来说,以红字标语为界,一端拆字连接LG,另一端那栋红楼,就面临拆除的命运。七七编的老固固柯地主以前是这里的住户,我也发给他们看看当年旧址。




旧楼老沙发,很有现代派的味道,我以为。我问老固固,那是你坐过的老沙发吗?那可是家庭权威和中心的象征物耶。他不回我,估计这个发问比较无聊。
其实不是无聊,这个时候正好有新闻发布,那个大会结束,要公告了。我看看手机短信,估计大抵都是那些说法,不会遗漏,也不会新增,遗漏和新增都意味着大动作,可能吗?
开放改革四十年,其实是一场社会大拆迁,旧的拆除同时翻盖新的,新的刚刚老去又来拆迁。在拆除当中,物质基础徐徐建立,于是,上层建筑的制度化建设被屡屡提及,法治也大张旗鼓。我击掌说好,但是,如何建设?就我切身感受那是路径依循,拆迁又拆迁,折腾接着折腾。
再度站在十字路口当中,四面红灯和四面绿灯都会发生。有应对的大智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