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点左右向窗外看,麦吉尔大学方向,沐浴着金色的朝阳。过三个小时,就在此地举行毕业典礼。这也是我这回访加的主要节目之一。
近二百年历史的麦吉尔大学,从大门进入就已经感受到节日气氛。每年毕业大典,对于大学,家长和毕业生都是头等大事。那个创始人雕塑也串起彩色气球。毕业大典就在那个白色大棚里举行。据说,要连续举行一周。



又见麦吉尔的雕塑。就是他把一万多英镑捐赠给政府,由此成立了这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那是1821年,比多伦多大学早了八年。

大厅里,台上教授领导,前区毕业生,后区全是家长们。 这种布局估计各个大学差不多。我在传大任教三十年,基本不出席这类排场大典,不上台,不穿大袍,如果有毕业生,献花的时候过去,拿完献花就回去。学院的典礼基本到场。这回出席芭蕉叶的毕业典礼,大学的就提早进行了。




看到人丛中的芭蕉叶了。她上研究生的时候我说过,毕业典礼我会来出席。可不,果真来了。回应芭蕉叶的九年求学道。
2010年我的坛子如此介绍芭蕉叶:
芭蕉叶是谁?一个女孩子,来自加拿大,她叫我做"四舅",也就是我的外甥女,真正的名字叫Julie.
Julie大学毕业,本来要上研究生,不过,她的导师说,上研究生之前,最好接触一下社会,于是,她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到外边漂流.她选择了中国,选择了四舅所在的大学,要用一年时间学习中文,目的是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家。

2013年第一次访问加拿大,第一次去麦吉尔大学看芭蕉叶。我坛子有记录:
我把芭蕉叶当成是“蒙特利尔大学”的学生,她说不是,她是 McGill University的学生,中文说法就是“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排在多伦多大学之后若干名,麦吉尔大学排在多伦多大学之前,该大学前后有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多大有着很强的竞争关系。难怪我说到多伦多大学,老妹和她都不以为然。麦吉尔大学,俗称加拿大哈佛,这你明白了吧。我说明白,不过,需要亲眼看看。

穿过大学长廊,看到大群准备期中考试的学生,再到芭蕉叶所在的学院。进入她的工作场所,硕士博士一屋。该校硕士读两年,博士需要读五年。我说与那些媒介的仙女们比,多了一年。研究生有共用的学习场所,很像学院的项目组制度。同学习同研究,凑在一起就闹腾,这和广告学院项目组文化一模一样。

2017年的坛子也有这样说芭蕉叶:
五点多,芭蕉叶从多伦多飞抵北京T3.这是来得最远又是最晚的远方之人。我在出口处的花漾咖啡等候,见面随即把她领到西三环边的基辅餐厅。
芭蕉叶离开北京已有五年。现在正为论文忙碌。也算忙中偷闲吧。

2019年3月芭蕉叶博士论文进入答辩。老妹去旁听,问我去不去看,我说等她答辩完了再去。答辩委员五人,一致给她好评。收到的照片也是喜气洋洋。

老妹把她的论文致辞翻译发我。论文前言说道:盐冰世界 --一个海冰的人类学研究。人为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人类与非人类问题的聚焦。作为一个共同享有的世界,其实无法借用"自然的"和"社会性的"的概念来作界线划分。对于这个共同享有的客观世界,人类学的研究在保持敏锐观察和扩大视野同时,不再把人类作为研究的轴心,而是把它看作其中的一个成员。本人论文就是依据这个概念,使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选择了海冰作为探讨对象,其原因就是海冰一直被视为一门归属人类的科学知识。论文以十二个月的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为基础,走访了华盛顿州大学的北极研究中心的海冰科研人员和科学专家.......。



毕业典礼还在继续。我顺手看看自己的坛子,翻出以前的记录,感概良多。芭蕉叶求学的道路告一段落,可是人生事业的探求好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