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外出长差中。之所以说长差而不说长假,因为我还在工作。昨天周二,该是导师课,还有全体课。导师课吩咐早自习,大课委投安同学打理,事后发我报告,感觉很好,于是,又要来图文补充,发到坛子上。
广告学综合研究第五讲:历史与前沿的相会
课程过半,同学们举手作出代表第五讲的动作。

这一讲加入了一个新环节,学生的作业分享。(因为在收集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有感于他们的那股认真劲儿,大家很认真地去参观五花八门的博物馆,完成了很棒的作业。好东西就是要和大家分享)

本讲的主讲老师是广告学院的人气帅哥赵新利老师。不但帅,做事也是超级认真,魅力大大的。因为要和学生分享的东西实在太多,他就只能起了这么一个题目《赵新利的一讲》,可以无所不包!

用赵老师的话说这节课买一赠二,除了讲我们伟大的四十年品牌项目,加赠对外传播70年史和他自己的学术心得,秘笈级别的。感觉赵老师的课堂上能够诞生很多个论文题目,比如银行广告史、人民日报广告史、传单广告史、体育广告史……的确,中国广告史的研究是一座富矿,蕴藏着太多的珍宝,等待与有心人相遇,见到光。

学术研究中秉持怀疑精神会令人兴奋到两眼放光,如上图的表情一样,萌坏萌坏的。在做品牌四十年的过程中,赵老师发现不同资料对健力宝“魔水”的相关记载存在不少矛盾之处,他生出了一个“邪恶”的念头——会不会这篇报道根本就不存在?于是托日本的朋友找到当年当月当日的《东京新闻》,令人“失望”的是的确有这样的一篇报道。不过收获也是很大的,报道的内容跟我们目前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记录有很大出入,当时东京的记者所说的“魔水”并不单指健力宝。这样一个考证的过程闻之有趣,或许这种在学术中的求真带给研究者的乐趣才是做学问最大的妙不可言。

对外传播70年史的研究也是在浩瀚的史料中寻宝,中日韩欧美的报刊均有涉及,自建的数据库可检索,也是让很多人艳羡的宝藏。做史的研究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般无趣、陈旧,当现在与过去相遇时,似乎生命被延长,过去被赋予新生。
中国品牌四十年也是一座富矿,每一阶段、每一领域、甚至每一品牌都可以做深入研究。嗯,又可以诞生一波论文题目。
作业分享环节,2017级新媒体产业的关瑶同学做《赛博空间里的博物馆》分享。她的参观很独特,不是选择实体博物馆,而且选择线上博物馆,因为她觉得“未来的博物馆不止是地面上的一幢展示中心,底下还有大量的数据存储、管理的软硬件,这才是未来博物馆的核心。”

她还根据信息结构、数据精度、交互体验等指标给各大数字博物馆分了类,打了分哦。
简单的数字复刻:60分,比如,智慧武博
数字博物馆的“平台化”:70分 ,比如,百度百科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的“互联网产品化”:90分,比如,谷歌美术馆
感觉这节课很有意思,赵老师讲的是广告史、品牌史研究,关瑶同学则分享的是非常前沿的数字技术产品,然而两者又是相通的。数字博物馆何尝不是一种前沿与历史的相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