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责 忧国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因人不同而有不同解释,但是,关系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一样的。泪水都带咸味。
五十多的人,忧国之泪流过三次。第一次是1976年一月八日周恩来去世,听到消息之后整个人感到无着无落。那天正好报社搬迁,男女老少一边听着哀乐一边抬着沉重的铅字架上楼,感觉好像是给总理扶柩出殡,泪水默默地往下淌;
第二次落泪是二十年前在东京国立的院生寮。回程的飞机票定在六月十六号,大件行李已经送到横滨港。每天看电视,什么都不做。看到北京街头上演的一幕又一幕,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到后来的漫天燎原,从对话到抗争到戒严到开枪。和许多留学生一边流泪一边死死盯住长安街上学生与坦克对峙的瞬间,我想,如果就那样压过去,我就取消回国的念头了。幸好没有。但是,体味到自己也在扮演一种虚脱却又无法逃脱的悲剧角色,内心震颤且在点点破碎;
这回,这条隐伏多年的神经被重新挑起,痛楚由心而发,清晰而又尖锐。我也是死死盯着电视屏幕,只要稍有空闲。突如其来的巨灾,顷刻之间改变山河容貌,也将无数家园成为断壁残垣。然而,大灾大爱大彻大悟,地无城乡人无贵贱,一切回复到本源,价值在于生命的延续。
国,须以人为本。这个道理说了五千年,汶川一震,让每个人都有真切的感受,也为冉冉崛起的大国的决策者,提供了日后行事的指针。
如果真是如此,值得一哭。如果一切还是老样子,那就白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