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盘古开天地般的顺时针参观,我们确实逆时针参观。没有走大门,一去就到库房,巨大的。跳入眼帘的高大上的写字楼不是企业办公大楼,是科研大楼,据说,完工不久刚刚启用。
洋河厂区有多大?用了三块展板,约有是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看的的洋河酒业的洋河基地,也是花园厂区,可以接待一般的旅游参观。
从库区进入看到最后的生产环节,检查入库。生产线基本实现机械检查,但依旧保留传统的肉眼检查。这点上和各种酒类的检查工序是一样的。早年去日本的麒麟啤酒生产线参观,同行的石岗惊讶地问,一眼一眼地看瓶子,不会头昏眼花吗?日本领队答曰,会的,所以,必须年青的,女性的。
与检测线相比,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冷冰冰的,这和我在伊利看的一模一样。
陶坛库,顾名思义就是洋河酒储存的地方,酒坛子的集合地。门口竖立的大坛子可谓是标志物,人人留影处。进去就是陶坛库区。
参观陶坛库有两个内容,一是工厂自用的陶坛库,数千个坛子按照分列式排好。我开始以为坛子上下搬运操心,其实,打开盖子可以直接用管道输送。
看到了白酒银行,很有意思。存酒可以升值,所以吸引不少名人企业投资。据说,一坛存酒(多大的量没有搞清楚)约为人民币五十万元,十年翻倍。
在这里看到洋河酒七十年代的典型包装:洋河大曲。见到这种老瓶子一定要好好保存,洋河的朱总如是说。我问朱总,值多少钱,他说,十五万一瓶!
2000年以后,洋河大曲摇身一变,产出了“蓝色经典”,现在基本居于全国酒业老二老三位置。说到这里比较敏感,酒业常说“茅洋五”,或“茅五洋”。茅台老大不用说,老二是洋河还是五粮液?这就有说法了。站在洋河土地,我们多说“茅洋五”,呵呵。
洋河大曲有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或者更加久远,比较清晰的记载是明清。不过,这个品牌真正获得规模和影响,应该是七九年以来。所以,我特意显示这个年份。
朱总告诉我,洋河有两个跨越,第一个跨越是七九年,洋河大曲实现了规模化,因此,打破了地域限制冲向了全国市场。当时立功的人就是两位顺德人,他们有规模才能做市场,他们给当地酒业打开了眼界。
第二次跨越是“蓝色经典”的提出,当时的张总把这张牌子打响了,绵柔白酒,独步天下。
为此,必须要看看绵柔的酿造工艺。这也就是洋河大曲的核心技术所在。
二排左手两位男士,就是当年给洋河打开局面的顺德人。
逆时针倒后,有美女泉,有罗氏故居,还有,已经是文物的古酒坛。黄杨树下埋酒坛,这是当地的说法。也就是依据这个传说找到了地下埋藏的酒坛。坛内有酒,可以是民国,也可能是清末的藏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