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博物馆正在进行内部清洁。各个展馆也在紧张地进行设展,已经到了最后的“一哆嗦”了。还行吗?我刚刚问池田,她说,不是还行,是很好。今日正好是蓝天丽日,把博物馆照得特别靓丽。我说还是要感谢池田,她坚持要我们做一个楼面清洁,所以才有如此效果。


什么时候知道”电通“这个公司的?我去日本留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司。日本NHK,朝日电视之类我知道,广告公司一无所知。1987年我进入一桥大学,成为山本武利的开门弟子,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做一个项目申报的填表,有两个机构是项目的”出资人“,一是NHK,再一个就是”电通“,也就是借此机缘,开始电通的接触。
不久,得到通知,山本老师两个申报的项目都通过了,我就跟着他第一次走访还在筑地的老电通大楼。记得拜访的部门有”海外部“,负责人就是”增田“,同部门还有一位叫”八木“的职员,刚从中国出差回来。旁人介绍,他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写手,呵呵,我说,这个我知道。他的中文说得很溜,请我在十楼还是十五楼喝咖啡的时候特别强调,客人无料。他说,他的哥哥就在北京,任北京电通事务所所长,名叫”八木信人“,方便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他。
1987年的暑假,我为山本老师的项目打前站,先回北京做前期调查。借这个机会,我到昆仑饭店拜访了北京电通事务所的八木所长。之后又经他介绍,去朝阳门的北京广告公司,拜访了总经理姜弘。
九零年底我回国任教,需要请业界老师给学生上课,上面的两位我都请过。姜弘的公司正处在一个国有企业的转换期,为公司的事忙得四脚朝天,八木还好,一请就到,来了必然介绍电通的广告经营。大约就在九五年,八木告诉我,电通总部有个想法,希望搞一个讲座,系统介绍电通的广告专业操作。我说好呀,广院会全力配合的。过不久,八木又找我,说那个系列讲座有希望了,不过,不止一家,是几家大学一起搞。当时,举出了五家,北大,广院,复旦,上大和中央工艺学院,到了后来又增加了一所,那就是人大。
这也就是电通支持的中国六所大学举办广告讲座的来由。1996年秋天,这个”电通广告系列讲座“就此开张了。
世界很小,兜兜转转又一圈,对吧。
在我码字的功夫,广告学院门口聚集了一伙”民工“,高山,豪哥,鹏鹏和张津,他们有吃饭有抽烟,为明天的展,据说有几天没有合眼了。学院民工,这种景象常有。

我的几个学生也来了。重庆的黄蜜,来参会也来答辩,龙八给她点餐,当然是用我的卡。她给自己点了最贵的卡布奇诺,而且,要留影给家长做证明。

陈素白赶到,吃上了”肥牛饭“,说好吃极了。厦大的饭好吃吗?她说好吃,不过,遇到 一些烦心事,需要到北京吐槽。我说,人与人的事,想多了,烦心,不想,顺心,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干活.看我们忙得个四脚朝天连滚带爬,所以没有时间烦心。
入走廊,看到拐弯处,有这次展览的导览词,”榫卯“成为主题,有意思吧。明天再说这个电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