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有发帖,有朋友来微信说,写啊,我们要看啦。我问,看什么呢?看你这个博客。我好生奇怪,不是每天给微信群喂料了吗?
我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信,给初中群高中群还有中学老师发转帖,而后,在朋友圈看到有意思的文章,顺手给发到学院群里。今天发了两条,一是“前东德失败的”党宣传“,再就是”梁效之流复活是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最近要发此类政治色彩很浓的文章放到学院群里,我在周三全体会上说过,中国现在有没有回到文革的可能,谁也不能打包票,因为文革的发生是一个迷,它的前生是有预设的,到了中后期就完全脱轨,连发动者也无从把握。而对于这场文明浩劫,组织者参与者和受害者都没有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讨,反而,许多方面成为探讨的禁忌。我们批评日本政客缺乏客观的战争观历史观,反观中国也是一样的,对于我们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灾难,严肃认真地探讨过吗?如果没有,悲剧也就被涂抹成喜剧,剧情重现也不足为奇。
任何的历史剧之所以演变成大剧,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而最后动员观众参与其实是关键。文革初始,也就是一种例行的群众运动,挥动一下红宝书,跳跳忠字舞,犹如我们九零后看明星挥舞手机亮屏一样,演变到后来,大家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虽然都是配角跑龙套,但也在舞台边沿打打杀杀,形成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这个时候,社会舞台只有划分成两种人,革命者与被革命者,剧情终结只有四个字:你死我活。为什么我一向反对在全体教员会上作所谓的反腐动员。因为我经历过文革,知道反复的“敌情动员”其实是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恐怖场景,久而久之就人人自危。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会有告密者出现,鸡毛蒜皮的破事被上纲上线,一旦告密揭发成为潮流,演变成相互残杀,剧情就会失控而反转,最终必以悲剧结束。
我说,防止这样的事态出现,最好就是保持独立思考保持头脑冷静,不可人云亦云跟风冒进。
作家梁晓声发文,说如果文革再来,要么移民要么自杀,我想打开这篇文章看看,已经打不开了。我估计管理者真是很忙,随时删帖封堵成为头等大事。如果对照上文言及到的东德党宣失败,我判断当下的党宣策略也没有太多成功之处。都这个时代了,天天说互联网+,说国际化走出去,可是,管理方式还是那么落后陈旧,让我这些局外人士看得哭笑不得。
在一个动荡多变的环境下,社会趋于多元,这是很正常的,作为执政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中立,保持公正,当然,也要维护开放透明,偏向任何一方都会遭至社会失却平衡而导致动荡。这就是所谓”革命党“与”执政党“最大的区别。贵党意识陈旧,这是关键,在革命时期,可以宣称代表最大的群众利益而实行替天行道,夺得了政权,必然由部分利益代表转而成为全体利益代表,这个转型顺与不顺,成为动荡根源。
转型是一种历史之必然,谁也无法阻挡的,所谓阻挡,也就是制度安排的快慢,信息公开的多少,还有,权力转移的大小。对于这样敏感的话题,老邓说不争论,我认为这个态度虽然有点实用主义,但是,还是聪明的。复杂敏感问题没有想好,争论的最终只能相互掉入陷阱。问题很复杂很敏感,自己的知识又没准备好,挑起争论,或者回应争论,仓促之中只能杀出大批判的武器,最后,估计也就是封口了事。
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