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导师课结束时,有学生发问,老师说说如何理财。显然,这是一个超越学科范围的问题。不过,既然有问,我就有答。回想当院长的岁月,引以为豪的东西什么呢?一是我上台伊始就给老师们说,快快买房,借钱也要买。当初周艳刚办媒介,居然借钱去通州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小小也买了,我也去看了,第一句话就说,小了,你会不够用的。她说很好,现在呢,她说我对了。
二是号召老师们关心理财。在上一波的牛市之初,我也号召诸位入市理财,心理素质好的就做股市,差一点的就做基金,实在不济就做保本理财好了。齐老太积极响应,噗通跳进基金行列,股市崩盘,被套住了,见我就埋怨,说掉坑里了,被家人埋怨好久。我说,做理财,心理准备是必须的,想赢没错,但是,输也是正常,这叫有输有赢,如果只有一面,那就不是辩证法了。
为什么要理财?我很早说过,做人就要独立,也就是人格独立。人格独立需要两个支撑,精神的和物质的。有人说精神独立就行,也有人说,物质独立才有精神独立。如果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可以支持前者,如果是唯物主义者,那当然是赞成第二个说法。我是唯物主义者,物质决定精神,只有物质的独立才可以有精神的独立。我是这样认为的。
领着一点微薄的薪水,孜孜不倦追求学问的人有没有,有的,但是很稀少,也很难持久。主流媒体常有这样的宣传,我不以为然。收入和付出应该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就不可持续,不可持续就是违反客观规律,到头来还是要吃苦头的。那么,为了物质的丰裕拼命赚钱对不对呢。只有物质只为金钱,也就失去平衡了,俗话说掉钱眼里了,这也不对。理财的目的是为了物质的独立,而物质的独立是为了精神的独立。这个关系搞错了,也是找不到幸福的。
呵呵,我怎么写着写着就开始煮鸡汤了打住。说自己的理财吧。我上面所说的就是我的理财观。理财不为财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界线。
(有人来,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