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喜欢倒叙了,因为早上精神头够,晚上犯困,贴了图就没词了,第二天再说感到时过境迁,不好。反正我这个坛子没有什么紧要的时间概念,早点说晚点说都一样,有人在说就好。
先贴一张剪报,因为下面的电影前两天首映的时候看了。《时空穿越》,我老念成"太空穿越“,这个电影涉及到诸多的时空概念,如”虫洞“,“黑洞”,”时间弯曲“,”四维空间“之类,很亲切,因为那是我少年时代所迷醉的。我多次给学生说,所以的创造源于想象力,这也就是机器人无法逾越的鸿沟。教育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在古典稀缺的时候,考记忆考博闻,当这些已经被逐步替代的时候,培养想象力,营造想象空间变得至关重要。
不少老师和我议论,该考虑送孩子出国学习了。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去呢?要接受不同的教育体系。我很赞成,不过,在送他们出去之前应该思考一下所谓的教育体系。这一点也就是我下午出席会议的时候要说的。

今年的"ONE SHOW"颁奖和研讨地点在嘉里中心,一个很高大上的地方。开始,会议主办约请了几个大学的领导来参会,所以,吴学夫急匆匆邀我来镇场。可是,临到会议召开的时候,参会的领导又不来了。吴学夫问我还来吗?我说来呀,说说创意教育的事情,我喜欢。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创意教育。我们有许多艺术院校,都冠以”创造“名头,我们那些高大上的211,986也是一样,创新永远放在头上。可是,有多少的创新呢?我实在不敢恭维的。领导没有解放思想,底下也就是奴隶姿态。老师喜欢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就会按部就班。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学生也是教师的将来。
出外开会,与同行讨论到广告学院的成功”经验“,我说,没有经验,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院训有三求(不是三球):求实求新求强,然而,实践当中有三敢,敢想敢做还要敢说。心中若有想象就把它构想出来,演变成故事,这是”敢想“,千万别说”别人没有想过“。故事成型就把它做出来,这叫践行。不做的故事永远都是虚拟的。一边做还要一边说。这不是简单的忽悠,这是故事情节在完善当中。
广告学院就是一个故事。大故事连着小故事。有想象,有实践还有舆论。而且,这个故事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连续。所以,我就用了”百年学院“去结构它。用一棵老槐树去符号它。





在嘉里中心大堂咖啡店,吴学夫给我一杯拿铁,询问我,你做这些怎么不累呢?我说,有三个秘密告诉你。第一,故事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用老话就是”人民公社“,用现代话语就是”平台“,”众筹“,大家在做一个游戏而不是单打独斗。第二,故事的结尾无所谓,关键在于情节与过程。任何的故事结尾不外乎两种,生与死或好与坏,不要纠结于结尾的那一点点,过程才是好玩的。第三,既然在乎于过程,是过程引导结果而不是结尾规定情节。所以,情节越是多元越是复杂越是曲折,结果就越有悬念,值得期待。
中国广告博物馆怎么做出来的?其实,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累吗?好像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