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灰霾云彩统统刮走。纯正北京蓝。

看到大路两旁落叶金黄,压不住心头的躁动,放下书本跑楼下,享受满眼秋色。周日,本来是休息天,为那个AP会议调休了,大学上的周二课,机关上班依旧。我呢,该休就休,下午出差去杭州,其实周日无休。
微信上为上课事议论纷纷,有老师早到教室发现坐席空空,很生气,行政口说,调课了,可能学生搞错了。错就错了,休息好了,将来再补不迟。
这个互联网时代,沟通其实发生严重的障碍。信息多,渠道多,可是,接受者在信息洪水当中只能自我封闭,或者,选择自己喜好的信息接纳进来。所谓课程信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肯定是遭遇屏蔽的信息,无法送达也就很自然。
就那上个星期说到的周小平事情为例,左右为此舆情汹汹,可是,我问学生如何理解,居然全然无知。那是谁?不知道。显然,年轻人对于信息有自动屏蔽功能,这很要命哟。你说的,他不知道,他感兴趣的你无法满足,而互联网的传播加大了这个鸿沟。
在一个日益碎片分散的传播环境里,如何才能达到希望的传播效果呢?也就是说,达到众人皆知共同关注的效果呢?我想,就有两点,一是恐怖诉求,再就是狗血诉求。只有这两者才能达到传播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