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往北京开,越靠近北京,雾霾越是浓厚。离开平遥古城的时候是中午一点左右,薄雾散去看到阳光,以为北京也是如此。
今早很早就起来了,七点出门溜达了一小圈,八点就赶到会场,昨晚看《又见平遥》的剧场。穿越剧场绕开各种道具进入会场,有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很穿越的感觉。

未入座前听到有喊黄老师,是学生,很多。

我有发言,互联网思维之思维,估计本年度《媒介》五期与互联网相关的报道会被我反复使用。就如去年的媒介转型,前年的大媒体大时代一样,也就是年度主打了。
这是一个自我定义的时代,定义别人或是被别人所定义,命运结局会是截然不同。那天导师课我给学生讲的也是这样的话题,做研究或者做经营,都要有勇气且要坚持,不然,忙乎半天还是一事无成。在去运城北的高铁上,我给发言作了如下结语:
《媒介》思维始于发问,无论大小强弱,不问新旧正邪,保持冷静理性,思考追问求解。


发言毕,回到席上闭目养神,忽然想起,今天下午一点半的高铁,如果听会,那平遥是个啥样也说不清楚了。于是悄悄离席,顺古城墙根摸回老城。



贴老城墙走,尽是老旧房屋。我喜欢那些断壁残垣,有沧桑感,在粉饰一新的街道,估计是看不到的。







从城墙边绕回主道,买了一张手绘地图,十元,得到一个信息,小巷深处有老宅,今天免费。









参观途中遇到一个身穿迷彩的白发人,估计是当地居民,频频提醒我此地拍摄最佳角度,他称自己也是摄影爱好者,给我拍上一张端坐相,问我拍得如何。



拍到这时,电池报警。回去充电兼收拾行李。在街边吃罐罐面的时候,看到旁边的城隍庙,想去看看,收费一百二十元,靠,不看了。拍照留影。



一点离开会馆去高铁车站。看窗外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一路霾且越来越浓,这咋办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