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三,一周当中事情特别多的日子。
上午十点有班子会,之前,还有其他杂事,应付完一桩接着又有一桩。
博物馆落成了,丝毫没有轻松感,反而是压力徒增。为什么?这样的场馆,你是如何运营呢?我说的严肃问题就是这个。昨天有感而发,贴出了十七年前的一个邮件,那个时候还是学系建制,三五个人被IMI搞得精疲力尽,不忽悠,人心就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忽悠,说一些高大上的东西不难,难在把高大上的东西搞出来,忽悠当中把大楼,广场搞出来也不难,难在如何持续的运营。
如何可持续,这是一切运营的核心关键。它需要对整体资源的一个通盘考虑,有没有钱,有多少,从那里来,这是其一;需要对于未来发展空间一个实事求是的把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是其二;有没有一支稳定的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握有核心知识,有领头且可以抗打击的团队,这是其三;最后,有没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远景共识,利益分配,资源共享,创新激励,错误包容的文化。
这四点就是广告学院项目组的精髓。对于这些,我从来不隐瞒,无论是深大的吴予敏还是武大的张金海,十年前就给他们汇报过且每次均是和盘托出。我觉得,好多大学都知道我们的做法,可是就是学不来也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想,可能是我们的初始条件太差,环境太恶劣了吧,穷则思变。
因为没有,所以就想有,做点白日梦,说得好听就是理想。我不会给同事和学生讲高大上的理想的,我忽悠的东西都是非常具体,比如今天下午给新生开讲,我说,大楼起来我们正在策划第二件事情,今天广场音响到位,不久三个背投也安装好了,十月中旬搞迎新晚会,我们不用四百报,就用小广场,水晶宫演意大利歌剧,二楼排出合唱团,一楼平台可以有人高唱“今夜无人入睡”,学生坐地板,老师靠着草坪欣赏,这也就是我们的近期理想。
星空歌剧或者烛光晚会,这我都喜欢。
下午迎新生发言之后赶去机场,下午五点半航班。七点多到达杭州西溪湿地的喜来登酒店。明天下午去下沙,出席七七届的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