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唠叨好像有了一点效果,早晨起来一看,下雨了,虽然淅淅沥沥,但时间长,还算下得透。下午雨停了,六点多去游泳的时候还看到星星,七点多出来只看到云了。
上午就是听述职报告,然后,要打分。我十点有课,中途退席了。回到学院正和媒介的大小姐说事,零八陈代表来说,209会议室有其他人用了,只好临时改到105报告厅。可以坐上百人的报告厅来了七个学生,我说,其他人呢?是不是下雨就不来了?平常不是有二十来人吗?大家露着尴尬的笑容,支支吾吾。我说照相,要有证据。照完之后又来一个人,一共是八名同学出席黄院长的“广告综合研究”课程。
人少,可以直接沟通,我其实很喜欢,看到人多反而发怵,我不喜欢靠手势,腔调去拉动情绪。能够说明道理就好。要说得深,说得透,人少最好。
因为要介绍营销问题,“碎片化”和“重聚”是学生作业当中屡屡提及,所以,专门讲这两个核心概念。PPT已经是零五年的东西了,有些地方还不能链接。不过还好,不会感到过时。当时怎会会萌生如此概念呢?这些概念后来成为杨雪睿的博士论文。呵,她的孩子现在也快到上学年龄了,时间过得快,真的。
讲授结束,和学生随意对话,对着对着说到实习,工作,当然,还有留学。我说,非常赞成找机会出国读书,但是,不赞成花两老的钱去读书。两三年花掉一生积蓄,于心不忍。应该自己打工读书,或者,借钱读书。看到很多的朋友孩子出国去了,兜兜转转又回来了,长进了吗?长进了,但是,想想投资成本还是高了一点,心理包袱太大。留学读书,理工科的我不懂,不好说,如果是人文科学的话,呆在图书馆闻闻咖啡味其实那都有。关键在于寻找一种历练,一种经济,人格,能力自我独立的过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一点,至于看了多少本书,听了多少个讲座,不重要,什么时候都能补,但是,一种孤独无援寂寞无聊无依无靠自我打拼的经验,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我对学生说,你去,最好拿着最少的钱去,而且,要立字据向爹妈借钱去,去了放下行李就打工,一手老茧回来,这才是学成归来。花着老爹老妈的养老钱,风风光光到处旅游,其实没什么值得回忆的。我的两次留学经历,八六到九零,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九七到九八,从政府领钱游学,说辛苦,绝对是头一遭,但是,收获也最大。
唠唠叨叨说得多,龙八来催了,说国交饭菜都好了。
赶紧走,顺便把照片贴上,证明今天的出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