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了限号,可以推托许多事情,但是,忙中还是会出乱子的,例如再下周的十五号,答应了社科的午餐沙龙,又被深圳的谭科搞晕,出席他们的上海推介会。结果,不得不急急忙忙找学生抹平。上海会议推不掉,社科的会议挪到二十二号。
下周会有很多的杂事,周一周二周三均有会,周三晚上飞黄山,出席报业的研讨,周四下午返回。原来周四的本科课挪到周五。希望08广告诸位,在此之前把作业贴到昨天的坛子上。计算成绩就看坛子,简单吧。
新媒体其实没有年龄门槛,关键看你用还是不用。不用就不懂,不懂就害怕,害怕更不懂,于是就有心理障碍,就会搞小动作,要么崇拜新媒体,要么抵制新媒体,你真用了,感觉到了,其实都是那么回事。工具就是工具,为你所用的工具。如果你去崇拜工具,迷信工具,不也就成了新的拜物主义者了吗?对人迷信不好,对物迷信也不好,用一种平视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心态就会平和,就会冷静,依循理智的指引采取行动。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今天去开会了,讨论招标,再又议论明年的案例。完事之后就见到央视上班的学生,说说杂七杂八的事情,我近来常常揶揄我这些八零九零孩子,环境太好,缺乏挫折,遇事容易着急。我说没什么好急的,有事慢慢做,有钱慢慢赚,变个角度和立场,心态完全不一样。
要着急的不是你们,应是我们。眼看太阳西下,好多想做的事情没做,想去的地方没去,想赚得钱没赚,多遗憾哪。可是再一想,没啥遗憾不遗憾,所谓成功失败,也就一纸之隔。
想通透了,也就舒畅了,对吧。
我那些宝贝学生,听了好像也就明了,说好好。估计明天一遇事,又说不好。
其实,有些道理,需要年龄的实践,光靠讲是没有用的,比如待人接物,火候拿捏,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一碰到实际问题,还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该着急的不急,不该着急的很着急。很多的人,包括我的学生,跟风的多,独立的少,尤其是从小就在网络时代生存,被虚拟了,很难体味真假。前两天听电通说到一个词,叫做“信息屏障”,信息越来越多,为了自己保护,自然屏蔽很多的外来信息,因为有了方便的搜索功能,可以不加思索得到想要得到的资讯,结果,一脑子信息残片而无逻辑思维推论的本领,其实这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有本书说到这个问题,互联网造成脑残,我还没看到这本书,光是想想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接受新的功课的时候,我对跟班的学生安琪说,找资料,整理,讨论,再找资料,讨论,整理,归纳,从中引导出若干假设,再做实际的考证调研。几番上下由此得出新鲜的看法。
很老土的操作方式,但是,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夜深了,该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