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打开收音机,听到播音员说,今天举行史上第一次的购车摇号,北京每个月限购小车二万,有意者可以凭身份证报名参加摇号。收音机还说,今天有十八万人参加摇号。大约是十比一的中奖概率。
人多,车多,终于要采用非常之手段来限制车市发展了。同时新闻又说,楼市也开始限购了,几十个城市参加限购行列,很有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味道。但是想想,交通问题,房产问题非一日之寒,摇号,真是无奈之举。
不久前为汽车大奖评稿,会后点评,贴上。
迟到的SMART
去年的SMART凭着“进化”的概念获得银奖,今年卷土重来,以“不舍己,也能为人”、“心宽,未必体胖”的诉求夺得了金奖,让我有一种世道唏嘘的感慨。
十年前年出访欧洲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高速路上奔驰的特小巧特有劲的车子,导游说是欧洲最新爆发的流行车,奔驰SMART。如果这种车子来到中国,会有市场吗?访问团随即分成两派,一派说可以的,这种车小巧玲珑,可爱,有市场。另外一派说,中国人不可能接受,不像车,不气派,没人要。
的确。当时国人对于车子的渴求,首先是派头,大马力大体积就是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两厢车备受冷落,三厢车的屁股还要加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帕萨特,九十年代风靡欧洲,到了中国愣愣生生被拉长了十公分。我开过帕萨特,开始没感觉,时间长了新旧车型有过比较就发现那个十公分可是个累赘,多少有点尾大不掉。在一次研讨会上我曾经问过帕萨特的一位德籍主管,为什么要加长十公分呢?主管支吾吾环顾四周而言它,最后吐出两个字:市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当买家都要求加大加长的车子时,厂家不能不满足这个需求。问题是大马力意味着大油耗,大体积意味着大空间,这种大车文化早在能源危机之后就被低油耗小排量的小车文化所颠覆,大众厂家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可是一向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来到中国却没有坚持,相反,采用滑稽的设计迎合陈旧的车文化,任由落后的车意识影响市场的车型选择,为何?我们可以诟病厂家世俗的市场功利心,然而,再往深层追究,车文化的深层是不是存在官文化的影子呢?车市形成之初,曾是公车横行,从选型配置到购买消费,从色彩内装到马力体积,官员嗜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车型选择标准,形成一种无以言表的车市潜规则。就个人的消费而言,追求阔绰空间和驾驶乐趣以及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炫耀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任何的选择必然受制于公共环境约束和成本开支的限制。那么,当今社会谁可以无视环境和成本约束的呢?仔细一想,除了权贵没有其它。权贵主导的车文化自然是强调气派,彰显威权,而不用思考金钱,环境,空间,甚至可以透支未来。为了获得这个巨大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削足适履,不得不屈从愚昧,市场的胜利最终导致社会的窒息,应验了梁思成临死前的谶语:“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十多年来北京不断扩展,饼子越摊越大,终于禁行了,摇号了。这种心肌梗死仅仅是车太多了吗?是,也不单是,归根结底是权力机构高度集中,随时的交通管制,缺乏合理的公共交通布局,社会车文化的严重滞后才是症结所在。
权贵嗜好如何影响选择而造就中国车文化,而这种中国车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多少年,其间耗费浪费了多少社会成本?我手头没有实证材料不好说。不久前,SMART在淘宝网搞团购促销,从24秒售出第一辆起,六分钟出售五十五辆,三个半小时205辆全部告罄,用事实回应社会,中国的小车文化时代终于到来。
是的,不过迟到了。如果早十年来到,是不是更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