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贴十、博物馆还在做
零七广告的同学给我一本小书,名为“升民印象”,各个学生给我的讲课做评语,内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
那一年的汽车广告节,我大一,听着您在105里对着空旷的厂房照片畅想广告博物馆的样子,那腔热情让原来昏昏欲睡的评委们眼神都亮起来了。但是,最后还是与那片厂房无缘,不知您如何想,我只是觉得遗憾,这不该是您的风格吧?
呵呵,我的学生,你说对了,说到我的痛处了,揪心的痛,的的确确不是我的风格。你们进校的时候,博物馆刚刚签下了718那个三千五百平米厂房无偿使用二十年的协议,那个时候我是满腔热情忽悠社会投资捐钱,一批比你们大一点的师哥师姐也在摩拳擦掌,可是,大笔的投资我没有筹来。我原本的计划把这个厂房改建成为演播厅,通过场地出租滚动发展,但是毛算了一下,内外装修得要三四千万。大学当中也有大户且急需空间,我想把它捆绑在一起发展,谈得差不多了,院长换人了,新任院长觉得风险大,放弃了这个念头。厂房空置两年,对方最后还是收回去了。
厂房没有了,大学答应给一层楼来做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四十四号楼的四层。由刘英华、吴学夫、宋红梅和张豪四位老师负责。刘老师负责全面和文字,吴老师负责平面设计和展示,宋老师负责作品,张豪负责网络和视频。已经按部就班工作了一年多。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可以展示了。广告博物馆,既然说了要做,我肯定会坚持的,至于做成什么样,这很难说,因为东西太大,牵扯方方面面,不是我想怎样就是怎样,对吧。不过,坚持那是肯定的,这是我的风格,只要说做,开动了就往下做,绝不动摇,坚持到底。坦率地说,如果以前还有忽悠的成分的话,现在做的真是踏踏实实。
很多事情,结果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认为做事的过程也很重要,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博物馆是这样,IMI是这样,广告主研究是这样,媒介研究也是这样,只要开了头,就得往下走,坚持数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