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O 首页]
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老农  人气量[6780308]
个人首页 | 管理博客 | 我的文章 | 我的相册 | 我的圈子 | 我的视频  
 
MYBO broadcast
search
 
个人简介
 
姓名:hsm
 
简介: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
杂感贴三、听课

                                                         杂感贴三、听课

    昨天和芭蕉叶去保利看音乐剧《电影之声》。这本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五十年和电影频道开播十五年的喜庆活动,老婆去不了我们就沾光。席间芭蕉叶说起传大的学习,她问这几天上课的时候会来一位老老师,不像学生,做些笔记就走。哦,是听课的老师。什么是听课老师。大学或者学院派来的,旁听教员讲课回去写报告。这是为什么?检查学生出勤率,看看老师讲课质量好不好,加拿大的大学没有吗?没有。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愿不愿意听想不想听是他们的选择。
    听课制度,和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制度,加拿大有吗?估计也没有,我去过很多国家地方,好像没有发现这样的做法,可以说也是一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如何形成,有什么效果我一直想研究一下,事情太多,搁下了。
    今天早起,不用上课,也不用出差,打开电脑突然想到昨天的话题。昨天晚上的帖子有学生跟进,议论一下老农好人还是坏人。我想说的是一般人。对待学生教育方面,我是自由派,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当然是双方自由。我现在给七零广告讲课,首先声明两点,第一、不点到,愿来就来,不来也不用请假;第二、不用闭卷考试,只要听了最后交上作业,就会有成绩。在信息洪水时代,学生有选择权,当然老师也有讲授权。学生愿意听什么,由学生自己选,老师愿意讲什么,怎样考试如何给成绩,也是由老师自己决定。我问零七学生,愿意听吗?说愿意,那就往下讲,讲到学期结束为止。
    从教二十年,好像没有被人监听过我的授课,当然,我也没有去专门监课。
    下周有外出安排,周一去深圳,本科课和研究生课时间另行通知。
  [ 上一篇日志 ]   [ 下一篇日志 ] 浏览 [2248] 评论 [8] 发表时间 [2010-12-03 23:33:13.0]  
 

回复
 王小农 [2010-12-03 23:53:40.0]

老农这种写法,是不能去写微博的,打不住,挺好,保留系统思考、话痨叨叨的优良作风。

我来做个广告,微博体,整好140个字符:

都说年底有三部大片,我来推荐明年年初的第一部大片,顾长卫的《魔术外传》,推荐原因:一是这是我的超级亲友薇薇编剧的,80后美女才女;二是感人肺腑, 能留下电影爱情描写的经典段落,我看毛片时哭得沙发抽搐,把旁边的顾导吓得;三是第一部触及艾滋病题材的充满人文关照的片子。四嘛, 明星扎堆。

 虹东东 [2010-12-04 00:50:36.0]
     本来如老农所说,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自由选择的关系,而现实却是学校管老师、老师管学生的等级制度。学生要进步,老师更要走在前面,如果几十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岂不误人子弟。一个老师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就是学生的评价,最长远的标准就是未来他的学生的成就。曾经有学生跟我私下说,他们班里同学有个结论觉得我们学院有60%的老师应该拿去人道毁灭。有句话说“老师是建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说“没有思想和追求、不思进取的大学教员就只是建筑工地的搬运小工,把书本的知识搬过来搬过去而已”。然而,现在大学的教育体制,用什么去促进老师们的水平提升呢?于是有了形形色色的行政管理手段和量化考核。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每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竞赛,据说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但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每个学院要选派一个优秀教师代表,组织一批不明真相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事先抽好的顺序,轮番粉墨登场,每人30分钟,一决高下。而评委是谁呢,是学校领导、各个学院的领导还有教务处的领导。作为学院勤勤恳恳的小虾米,我在几年前曾经不幸被抓去当了一次“炮灰代表”,那种站在讲台(确切说应该是表演舞台)的体会至今记忆犹新,与平时上课的那种轻松畅快和平等交流完全不同。30分钟的表演完毕,紧接着就是回答领导评委的轮番提问,所提的问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一个经济学院的领导酸溜溜地问,你这种创意思维的教学方法的确很创新很吸引学生,你们广告专业可以这样教,但我们经济学要求严谨,怎么能这样来教呢?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来就没有可比性,但这个问题应该问举办竞赛的校领导啊。还有一个领导问,请你说一下你的PPT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选取和搭配的理由。无语了。
    前阵子,一年一度的教学竞赛又开始了,我们学院另一位年轻小虾米被推上前线。学院教科办组织本院老师这位代表老师的课堂听课、观摩,提意见,名曰“为教学竞赛备战”。结果三番五次的通知、催促,竟没有一个老师响应。平时同专业的老师之间都没有任何交流,教研室形同虚设,没有了专业的凝聚力和共同前进的动力,谁又会为了这种所谓的集体荣誉和形式主义花费时间呢。
    
 虹东东 [2010-12-04 00:50:50.0]
    现行的听课制度与教学竞赛如出一辙,效果可想而知。我个人是赞成相关专业的老师之间听课,不赞成学校领导或者教务处派所谓的专员下来听课。他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教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后者是上级对下级的巡视和管理;前者可以真正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而后者只是大学行政化管理的工具。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大学里,前者太少而后者太多了。没有了教师作为学术科研的共同体,一切的教学管理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共有回复8个 共1页 1


手机认证弹窗

身份验证通知

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

您需要身份验证后,

才能进行此操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问题咨询
Copyright 2007 @ Mybo.com, All Right Reserved. ICP证:京ICP备11006598号-3